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宋珍珍:你的个人信息被立法保护了,你知道吗?
发布日期:2017-06-05 阅读:

你的个人信息被立法保护了,你知道吗?

一、事件回顾: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仍处于高发态势,而且与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绑架等犯罪呈合流态势,社会危害更加严重。5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北京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该《解释》共13条,其中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标准,以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等等。《解释》指出,从今年6月1日起,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情形之一的,即可入罪。

二、各方舆论: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李文华认为,此次《解释》出台,是结合查办案件中反映的意见和线下调研,就之前法律条文规定模棱两可、不易掌握的内容及法律适用存在认识分歧的部分,进行了明文规定,为法律正确、统一适用提供了保障。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认为,个人信息之所以需要保护,不仅在于其私密性,还在于这些信息与个人权益紧密相关。

网民“霍月霞”认为,对泄露他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说明国家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相关法律的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出售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给犯罪分子沉痛的打击。

网民“子长”认为,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制之网编制得越来越密的同时,倘若对“内鬼”这样的问题不加以足够重视,更多依靠事后打击,就很难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石家庄日报指出,严惩内鬼,还有必要追究内鬼所在部门或公司的连带责任,以堵住“没人管”的漏洞。

三、个人思考:

该《解释》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明确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第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并作出解释,是对公民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保护隐私是对人性自由和尊严的尊重,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既是我国宪法人权保障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建立一个法治化国家,就必须通过立法的方式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并对其作出解释,可见国家对此重视程度比较高。

   第二,有利于净化我国“信息市场”,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重在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近年来,公民个人信息侵犯严重,个人隐私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保护个人隐私,不应当仅仅是某个人的权利请求,而应是整个社会和全民族共同的意识和责任。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不应当仅仅是道德伦理上的责任,也应该是法律上的义务。《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使我国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越来越明确,公民权益得到切实保护。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维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尊重和维护公民的隐私,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发布并实施《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依法治国工作的开展,只有国家“有法可依”,人民群众的权益才能得到保护。习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在都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觉到公平正义”。只有公平正义了,人民群众才会相信党,才会紧紧的跟着党走,这样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保护人民信息安全,也是在间接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国家负责,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