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王铼:小学生深情朗读走红网络,为小朋友点赞!
发布日期:2017-06-05 阅读:

小学生深情朗读走红网络,为小朋友点赞!

一、背景介绍

近段时间,一段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朗读课文《刘胡兰》的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视频中的小朋友声情并茂地读着课文,当他读到刘胡兰牺牲了的那几句的时候,他忍不住开始哭泣,连手都在颤抖。他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周围同学的哄堂大笑,还有后排的同学站起来围观他是不是真的流泪了。但是这位小学生并没有停下来,依然在用哭腔读。很明显这段视频是老师拍摄的,但周围同学都在笑,也有可能是老师认为很搞笑才将视频发布到网上。

这段视频在网上被转过万,评论过万,点赞过4万!看了这段视频,很多网友表示他的行为并不可笑,反而值得表扬。有很多网友诉说了一些小时候读课文的经历,说感觉像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年读《王小二》、《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也是义愤填膺,读《十里长街送总理》、《志愿军》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网友纷纷表扬小朋友的朗读很有感情,很有感染力!孩子的认真被网络上许多大朋友点赞。

二、各方评论及舆论焦点

这个视频被搜狐、腾讯、网易、优酷、土豆等多家媒体转载,并且在朋友圈被热传,《中国教育报》、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公众号也转载了该视频。观察者网在513日发布了一篇标题为《小学生读《刘胡兰》失声痛哭 网友:终于明白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文章,该文认为:虽然我们目前生活在和平年代,那些战乱时期的血与泪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历史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遗忘。有网友在后台留言称:理解这个小孩子的难过,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年轻的生命的消逝使他难过,他敬畏一个遥远且陌生的生命,但搞不懂其他小孩子为什么会笑。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这个孩子朗诵时专注到课文之中,他仿佛亲眼看见了那血淋淋的场面,一颗心为另一颗心而深深痛惜,所以他才会有如此举动。这种真实的哭泣,似乎有点尴尬,但确实十分宝贵,这是今天中国人对先烈最好的缅怀。

小学二年级学生朗读《刘胡兰》课文的视频的走红,使网友热议在当今和平年代学习战争年代的民族英雄是否有必要。面对这个争议,有媒体再一次转发前几年微博热传的名为《一封关于刘胡兰的家长来信及回复》的文章。家长给老师写了一封关于反对孩子学习刘胡兰的信,重点内容概括如下:刘胡兰与同龄人的天真烂漫不同,她才十三、四岁就去参加残酷的政治斗争。从她那里看不到任何值得称赞的品质和值得坚守的理想。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像刘胡兰一样,在上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的时候就参与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

老师的回信重点内容概括如下:孩子不应该被认为是与政治隔绝的,虽然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谁也无法保证他们永远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孩子不止需要童话,还需要英雄。家长的思维主要跟当前的“污化英雄”的社会思潮有关。让孩子去认识自己民族的英雄,并没有什么过错。英雄的挺身而出,往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大家,才能称其为英雄。如果拒绝孩子接受民族英雄的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当他面对邪恶、危险的时候可能会缺乏敢于站出来抵抗的勇气。如果因为害怕死亡,害怕血腥,那么当血腥和死亡来临的时候,就越没有求生的机会。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怕的,不敬畏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该老师写给家长的回信在网上获得了非常高的支持度。

三、学习民族英雄的深远意义

孩子的是非观就应该从小培养,让孩子去认识、学习自己民族的英雄很有价值。我们不可能总是活在象牙塔里,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向这个现实的社会。虽然目前我们目前处于和平时代,但是学习民族英雄的精神仍然很有必要。不管是小学生还是我们广大青年,我们都需要学习英雄的勇气、信仰与担当。如果把教科书中这些弘扬英雄精神的英雄事迹全部删掉,那就会使我们国家没有了骨骼,民族没有了信仰,导致社会缺少积极正能量,最后使我们民族在对抗邪恶、反动势力的时候缺乏勇气与担当。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信仰教育缺失将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对英雄的污化是值得我们警醒的事情。小时候读到刘胡兰的故事,从没有觉得血腥和残忍,只是发自内心的钦佩,她在我们心里一直都是个英雄。丑化民族英雄非常不可取,这将使我们从精神上否定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    

宣扬民族英雄精神的课文不仅不能删除,反而要大力宣传。民族英雄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他们为祖国不怕牺牲。学习英雄的事迹,并不是要我们成为和英雄一样的人,而是希望我们学习英雄高尚的品德。《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对青年思想道德领域提出了发展目标,广大青年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巩固。因此,努力创造一个积极正能量的网络思想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习并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历史,增强广大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十分必要。知道来路方能找到前进的方向,我们的世界不止需要童话,更需要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