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吴梦佳:哺乳空间的建设助力于公共服务的发展
发布日期:2017-06-05 阅读:

哺乳空间的建设助力于公共服务的发展

一、事件回顾

近日,湖北省卫生计生委联合省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到今年年底,公共场所应配备母婴设施,配置率不低于50%

关于在公共场所配置母婴设施,去年年底国家卫计委便已出具明确的时间表和规划图。近5年内,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基本上要实现建成标准化母婴设施的目标。随着公共服务的供给升级,以及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公共场所配置母婴设施,必将成为充满人性关怀的一道靓丽风景。

二、事件舆论

在地铁、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我们经常会看见妈妈给孩子哺乳的情形,这本是母性光辉的散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2015年发生于北京的“哺乳门事件”却引来舆论一片哗然。北京往事网站在微博上发布一张母亲在地铁上给孩子哺乳的照片,并发文称“公共场所主义举止,不要暴露性器官”,此微博一经发出,“公共场合是否适合无遮盖哺乳”的话题,迅速在网络上展开激烈讨论。有网友认为“既然没有方便母婴哺乳的公共场所,我们看到了不方便就要为在公共场所哺乳的母婴提供方便,保护哺乳期妈妈们的尊严。至少那一刻我们可以为她转身。而不是嘲讽和耻笑!真正高尚情操的人不是嘲笑而是替他人着想。”“公共场合给需要哺乳的妈妈设置哺乳室,这个是尊重所有人的一个选择。但如果没有,那哺乳期母亲在需要时给婴儿哺乳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应该受到任何指责。有些人拿这个说事儿,恰恰证明他自己的思想肮脏。一个官微拿这个指责哺乳的母亲,更说明其办网思想有严重偏差,应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也有同为哺乳期的母亲的难言之隐“本人是母乳妈妈,宝宝现在五个月,每次都不愿意带宝宝出门,因为宝宝饿了一直哭,自己会非常不忍心,但是有没有哺乳间,所以都不愿意出门。”“每次带着女儿在外面,需要哺乳的时候都要躲躲闪闪的。可以哺乳不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进食吗?为什么每次都要遭受人的白眼。”

相较于北京“哺乳门”事件的争议纷纷,去年在济南的“高铁上的哺乳间”温情满满。一位年轻妈妈在高铁上遭遇哺乳尴尬,让人感动的是列车长在餐车坐席间搭建了一个简易哺乳区,让这位妈妈哺乳孩子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三、事件反思

无论是在公共场所喂母乳惹非议,还是由哺乳演绎出的温暖画面,都指向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些公共服务远没有跟上时代需要。

揆诸国外,有些经验确实值得借鉴。在日本,法律规定在婴儿逗留的场地必须提供母婴室,甚至还将室内装饰出各种童趣风格;在加拿大,政府对于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很高,商家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也会准备一个房间作为育婴室;在法国,大众常去的公共场所,几乎无一例外都能找到育婴室,甚至在高铁上,每节车厢之间的厕所都设有专门的育婴室。囿于种种原因,如缺乏相应标准和规范,母婴空间在国内的绝大部分公共场所难觅踪影。这种尴尬的现状,显然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更无法满足人们的现实诉求。

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就要从公众最关注最急切的问题入手。曾有年轻妈妈羞于公共场合裸露身体敏感部位,只能心疼地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庆幸的是,舆论的强烈反响,并没有随着风波的弥散而石沉大海,而是促使构建母婴空间有了着落。去年国家卫计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既有现实针对性,亦有具体要求。紧跟着各省政府遵循这一“顶层设计”,积极响应纷纷发布行动计划,因地制宜的母婴空间正在快速走进现实。不久将遍布于公共场所的母婴设施,不仅可以消除掉诸如“哺乳门事件”的难堪,也凸显出人性化服务理念,标注了公共服务的新高度。

各地政府不仅要结合指导意见,让母婴空间科学合理地落实生根,服务于民,更要善于发掘公众的其他现实需求,设法纾解。除了关注回应这些闹得很大的声音,也要打捞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因为,类似于在公共场所配置母婴设施的现实需求还有很多,而行动不能总是滞后于舆论风波,一味地被问题“推着走”“追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