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高毓薇:从印度撤军看中印两国未来关系
信息来源:学院学办 发布日期:2017-10-05 阅读:

事件回顾

2017年6月16日,中方在洞朗地区道路施工时,遭到印军越线阻拦,印方公然派军队越过双方承认的边界线进入中国境内,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中印双方通过多次交涉仍无果,随后,双方对峙数月。

2017年8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文件。目的是向国际社会进一步说明此次印军越界事件的事实真相,全面阐述中国政府立场。8月15日上午,中印双方士兵在班公湖附近发生了对峙,双方互相投掷石块并有人受伤,随后双方士兵各自撤出了冲突地点。2017年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度撤军。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

舆论概况

中印边境对峙以及最终印度的撤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引发了舆论热议。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评“印度撤军”:中国主权权益不容侵犯。中国坚决捍卫主权权益,同时也重视发展同印度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重视对周边关系,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印方则应认清现实、顾全大局,与中国相向而行。

文汇报高级记者、研究员郑若麟发表评论《我理解的印度撤军:就是一场外交胜利》: 中印之间这次的边界事件得到圆满解决,是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的成功!事情其实很明确:外国士兵非法进入了我国领土。我们的目的是要其退出中国领土。要达到这一目标,同时又不动用武力,是非常困难的。不是中国不敢动用武力,而是我们不愿意跳进人家为我们设下的陷阱。

《华盛顿邮报》28日称,结束对峙的消息正值莫迪到中国参加金砖国家峰会前几天。一名印度外交官员表示,双方的表现“成熟”,同意回到之前的状态。印度学者萨林表示,双方都意识到,洞朗对峙不是双方必须用枪炮解决的问题,这样两国关系将毁于一旦。但他强调,虽然双方擦枪走火的危险已经解除,但印中可以飘飘然了吗?“过去两个月的尖刻言辞,可能让两国关系回不到从前。”

《纽约时报》28日称,印度同意撤兵,是这次中印发生近几十年来最糟糕外交局面开始缓解的第一个信号。但是,不清楚两国官员是否在达成永久性解决方案方面取得进展。因为莫迪下周按计划将访问中国,这给两国官员找到解决方案增加了动力。印度股市在撤兵消息宣布后出现短暂上扬。

印度撤军的消息也纷纷成为当天下午印度媒体的头条。“喜马拉雅山的坚冰终于融化”,《今日印度》称,中印终于达成协议,结束了洞朗对峙70多天“非战非和”的状态。《印度斯坦时报》报道说,印度官方周一表示,它已经与中国就两个多月的洞朗对峙危机达成“迅速撤离”的协议,不过北京方面坚持解放军将继续在该地区巡逻。《印度快报》称,新德里拒绝谈论中印达成协议的细节,只说“双方达成了协议,取得了进展”,而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中国军队会留在当地,保卫该地区的主权。

   、评析

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刚刚散去,新的经济周期已经拉开帷幕,中印两国迎来了更好的发展契机。中国的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从世界大国向全球强国的转型升级,而印度则需要更快的发展以实现自己的大国梦。

在面临发展任务的当下,中印两国即使存在漫长的边境争议,也应该首先考虑用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印度以不丹保护国的方式越界到中国境内制造对抗,试图用这种莽撞且违反国际法的方式挑衅中国。8月28日,印度主动撤出人员和装备,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底气不足。对峙时间越久,印方越是深陷国内外舆论的漩涡。印方十分清楚,洞朗地区没有争议,也知道1890年中英签订的条约实际上已经划定相关边界。而印度在制造争议,这也是为什么在越界之后,印度官方在相关的表态上显得遮遮掩掩。

印度撤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决心与信心。中国坚决维护自身的主权权益,同时也重视发展同印度的睦邻友好关系,在外交交涉时,中方始终坚持底线。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利于两国开展全面外交,进一步扩大未来的合作。在日后的相处中,两国都应遵守规则,以友好务实的态度对待分歧,同时不主动制造危机。中印应致力于弥合对峙所造成的撕裂,着眼于两国今后的友好相处和合作发展。双方都应意识到,中印关系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亚洲大陆21世纪的面貌,中印没有理由因为意气之争去毁掉这个大陆的未来。经过了这场风波,相信中印都会致力于维护两国之间的正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