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宋珍珍: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路径探析
信息来源:学院学办 发布日期:2017-11-05 阅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到“人民”上百次,他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党同志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要性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新亮点。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唯物史观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石,是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强调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在我国,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主体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更加显现、更加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表明我们党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赋予唯物史观新的时代内涵。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无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论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永远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一根本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可以说,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展开的。

再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路径选择。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实现对美好社会生活的追求。

二、近五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取得的成就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党是来自于人民的政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过去五年,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共同奋斗,始终贯彻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为人民谋福利为目的,在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祉上取得较大成就,尤其是在脱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成绩显著。

过去五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总体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贯彻落实,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较大提升,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

三、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路径探析

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思想,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人民思想的继承,也充分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和时代发展大势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仍需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领导理论,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作用,鲜明体现了我们党所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追求美好生活的客观现实和美好愿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正是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紧紧依靠人民这个最根本的力量,逐步成为推动国家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锋队,新时代下更加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创造历史伟业。

第二,着力保证和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发展为民的要求,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落于实处、细处,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对实现共同富裕充满信心。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习近平曾高度肯定文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突出强调了文艺的引领时代风气的功能。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既深刻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根本价值取向,更鲜明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是包容多样、尊重差异的文艺,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我们要站在整个历史运动的前列,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只有这样的文艺,才是人民的文艺,才是民族的文艺,才能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第四,构建共建共享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未来理想社会时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在理想的社会形态中,人们在发展上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人与人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是高度和谐、利益共享的。当前,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理解、牢固树立并有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们在共建共享改革成果的同时,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追求美好生活,使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