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周杨阳:全球首撞致死,无人驾驶该叫停还是继续?
发布日期:2018-04-13 阅读:

一、舆情概况

(一)事件概述

美国时间2018年3月19日晚,一辆搭载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Uber公司的汽车在美路测时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导致一名49岁的女性死亡。警方在声明中称:“涉案车辆是Uber的自动驾驶车辆之一。在发生碰撞时它处于完全自动驾驶模式,驾驶员坐在主驾驶位置,并未进行人为干预。”事件发生后,Uber紧急暂停了在坦佩、匹兹堡、旧金山和多伦多等城市进行的所有自动驾驶汽车测试。

(二)相关背景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研究。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如卡耐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先后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无人驾驶车辆。

21世纪,无人驾驶更是风靡。2004年,DARPA(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率先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挑战,成功地让无人驾驶汽车穿越了Mojave沙漠。随后,谷歌团队、VisLab团队、Induct公司纷纷完成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挑战。2015年,谷歌的第一辆“无人驾驶”原型汽车正式亮相,并且可以正式上路测试。

现如今,百度、Google、滴滴、Uber等互联网巨头都表示,无人驾驶是重点布局的领域。滴滴CEO程维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称,一场全球战役将至,传统车厂、Google、特斯拉等将会展开充分的竞争与合作。

二、舆论观点

由于这是全球首起自动驾驶致死事故,一经发生便引起了很大震动,很多对自动驾驶持怀疑态度的人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担忧,认为自动驾驶汽车无法像人一样快速应对路况,对其安全性表示不认可。

而另一些人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认为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是一起应该“冷处理”的自动驾驶的事件,在事发情况下,连普通车辆都可能难以避免事故,如果单纯因为“当事人”是自动驾驶就口诛笔伐,未免对萌芽阶段的自动驾驶太过无情。

三、个人观点

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核心场景,其可取与否,实质上探讨的是人们对科技的态度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在马克思的的理论观点中,他认为科学技术是一般的生产力,是一种以知识形态存在的,而且不同于物质生产力存在的直接生产力的潜在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化了的知识力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类的生产实践出发,具体分析了技术的本质,认为生产生活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人类发明的技术紧紧围绕着自身需要。 

无人驾驶得以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从设想一步一步发展成为现实,其背后的推动力,我认为是人类对于解放生产力、解放自身的渴求。回想一下,那些在上下班路上浪费的时间,那些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事故,无人驾驶所构想的无需费心、井然有序的交通状况,是基于人的现实需要的,因此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必然的。当然,不可否认,现在的它还非常稚嫩,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撞致死这样的安全隐患确实存在。但如果单纯因为眼下的问题就对它全盘否定,未免太过武断。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之所以对无人驾驶产生怀疑态度,是因为相关的领域还不够成熟。怎样提高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城市整体交通运营的综合性问题,包括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规划、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需同步实现突破。畅想未来定位现在,我们才能判断出要做什么;坚定现在指向未来,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那样。相信在技术层面、规则层面的共同作用下,无人驾驶,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