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侯佳:恶搞《黄河大合唱》致文化部出手:红色经典该如何守护?
信息来源:学院学办 发布日期:2018-04-13 阅读:

近日,一段“年终奖”版《黄河大合唱》视频被媒体曝光,其低俗的歌词、粗劣的表演受到各界怒斥。对此,大量媒体及时跟进报道和评论,文化部在随后的全面清理整治中,处理了一大批不良作品。

一、事件回顾

(一)主流媒体关注恶搞视频,舆论反响强烈

1月2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以“《黄河大合唱》被‘恶搞’冼星海后人怒斥:忘本!”为题,转发了央广微信公众号“中国之声”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近期有恶搞《黄河大合唱》的视频被上传至哔哩哔哩(bilibili)社区,并在网上流传,引发众多网民和原创作者冼星海、光未然后人的强烈不满。

当日下午,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发布了该消息,引发网民2万余次评论,9000余次转发,舆论反响强烈。广大网民对践踏红色经典的恶搞视频表示愤慨,不过也有少量网民认为这是求新求变,曝光批评是小题大做。

(二)原创作者后人借助媒体发声,阐明立场

1月30日,《新京报》刊发文章称,冼星海之女冼妮娜将采取法律途径维权,这是为了维护更多的文艺作品不被亵渎。《法制晚报》同日刊发冼妮娜的表态指出,对于这些恶搞《黄河大合唱》的人,冼妮娜感到很气愤,称他们“丧失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心”,但因已年近八旬,身体衰弱,实在没有精力去打这场花费很长时间的官司。她希望电视、网络上相关节目禁演、相关视频禁播。此外,《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则称,已约好相关法律专家,保留对《黄河大合唱》恶搞者法律追究的权利。

(三)文化部及时介入,严肃查处不良作品

2月2日,文化部官方网站刊文《文化部严肃查处恶搞<黄河大合唱>等红色经典及英雄人物视频》指出,1月28日监测到网络舆情后,文化部立即研究部署查处工作,召集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百度、新浪、搜狐、秒拍等17家主要互联网文化单位,要求全面清理同类恶搞视频和音乐。截至1月30日,共清理下线恶搞视频3898条、恶搞音乐165首。文化部敏锐捕捉到网络舆论重要苗头趋势,快速介入恶搞视频查处工作,及时斩断了恶搞视频传播路径,并在短时间内取得突出成效后予以公告,取得震慑效果。

二、舆论之声

(一)深度阐释经典作品精神价值,抵制无良恶搞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抗战时期最具影响的一部文艺作品,数十年来已经充分浸入亿万国人的骨髓,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因。主流媒体从历史背景、民族传承、艺术价值、群众心声等方面,深度阐释了《黄河大合唱》的精神价值,并由此及彼,对恶搞《黄河大合唱》《东方红》《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作品,乃至恶搞雷锋等英雄人物,进行了严厉斥责。

央广网指出,《黄河大合唱》“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战斗决心,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人民日报》则指出,“历史里不仅有先辈的奋斗,更维系着我辈的过去和未来;经典作品承载着的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高峰,更有民族的兴衰和荣辱”。

主流媒体讲清了红色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根本原因,深入剖析了各类恶搞红色经典的音视频对民族精神的严重伤害,一些所谓嘻哈文化、反叛质疑造成的社会价值观混乱,以及“集体无意识”对社会先进文化的破坏,拨开了一些网民特别是年轻无知网民对红色经典的认识迷雾,促进了全社会对红色经典的价值认同。 (二)舆论呼吁用法律手段守护经典

恶搞红色经典作品不仅是文化思想问题,同时也是法律问题。相比于单纯思想上的引导,诸多媒体和专家更倾向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经典作品原创作者的著作权和声誉权,《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后人也通过媒体表达了法律维权的郑重态度。

主流媒体通过引述法律专业人士意见,阐释经典作品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及其后人的维权途径,说明恶搞红色经典的法律责任,并进一步建议完善立法规范,开展相关普法教育,促使广大网民切实认识到恶搞行为的法律后果,有利于更好地守护经典。

红色经典作品普遍年代久远,早已广为传唱,具有很强的公众性,其是否还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些网民对此存在很大的误区。《法制晚报》引述律师观点指出:“虽然谱曲作者冼星海已去世70余年,但是其作品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利将永远得到保护,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而恶搞表演《黄河大合唱》经典歌曲,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已超出合理使用的程度,涉嫌侵害作品的完整权。”此外,《新京报》引述律师观点认为,视频发布平台的管理者如果明知是侵权作品,仍然不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也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此类法律专业阐释清晰地解答了舆论的困惑,有利于纠正普通民众的错误认知。

作为文化市场主管部门,文化部加强互联网文化市场监管,依法严查恶搞红色经典等违法视频,亦是职责所在。只有依法维权、依法监管,才能更好地维护文化市场的和谐有序。

三、个人观点

(一)廓清对恶搞经典的模糊认识,任重道远

在本次事件中,主流媒体敏锐捕捉到恶搞《黄河大合唱》在一些单位年会中形成的歪风邪气,并进行了曝光和批评,有效遏止了恶搞现象在更大范围蔓延的可能,引导社会各界共同阻击恶搞行为,特别是上传到网络的扩散行为,有利于引领全社会大力倡导先进文化,净化网络空间。

包括《黄河大合唱》在内的红色经典,是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是维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伟大精神食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然而,这种恶搞经典是对历史的庄重、民族的尊严、人民的感情的严重挑战,取而代之的是廉价的笑声、道义的破落、价值的解构。恶搞经典并非今日始,仅仅近期被清理的相关网络音视频即达4000余部。

(二)网络文化监管需要强化,更需要常态化

文化部在本次舆情事件中果断出手,清理整治恶搞视频,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一行动超过了舆论预期,顺应了舆论要求,体现了监管意志,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是一种积极作为的重要表现。

不过也要看到,从“儿童邪典视频”到恶搞红色经典,这些音视频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网民的思想带来混乱,给相关当事人带来巨大伤害。治理这些潜藏在网络深处的各类有害信息,不仅要靠媒体和热心网民的曝光,更要靠相关部门强化日常监管,紧盯恶搞低俗作品,对各类违法违规题材随时监测、随时巡查、随时治理,依法将严重问题产品和企业列入黑名单,防止不良个案扩散成为不良现象,从而维护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