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杨春燕:8岁小学生被指认小偷,班主任录“认罪”视频是小事?
发布日期:2018-05-11 阅读:

一、事件回顾

4月4日,贵州的唐先生在天涯论坛发帖,称他在贵阳市白云区第九小学三年级四班上学的孩子,被班主任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面公开指认为小偷,并录制了“认罪”视频。孩子父亲唐先生表示,希望学校认真调查此事而非简单的逼迫孩子认错,但在试图与李老师沟通无果后,于是在天涯论坛发帖求助。据媒体报道,4月9日,学校与几位老师就此与唐先生展开协商。李老师表示之前没有证据就说孩子偷了东西过于草率,愿意为此道歉,并承诺将向班级QQ群内的家长作出解释。但后来李老师在群里并未解释事情来龙去脉,态度非常敷衍,孩子也被班里同学认为陷害李老师而受到欺负,李老师甚至还威胁要给孩子“特殊待遇”。4月10日,记者致电贵阳市白云区教育局,该局监督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应此事:就算没拿东西,就算老师冤枉他了,又有多大事啊?这一回复引发舆论哗然,网民纷纷对老师的做法和教育局的回应表示愤怒和寒心。在媒体报道后的次日下午,贵阳市白云区教育局发布《关于白云区第九小学视频事件的情况通报》,称学校已对涉事老师进行约谈,并要求该教师删除视频,以此为戒,唐先生表示对处理结果满意。

二、舆论概况

该事件引发舆论关注,截至4月13日,相关新闻报道221篇,客户端采集248篇,微博514条,微信148篇。据了解,帖子发出去后,其他学生家长纷纷力挺老师,他们认为唐先生如此大张旗鼓宣扬这件事会对李老师不利,如果李老师为此调任会影响他们孩子的学习,因此不断在班级QQ群里留言劝唐先生息事宁人。一个昵称为kekeChen123的家长还在论坛里留言说:“最好不要和老师、同学、学校把关系搞僵,要不孩子到哪个学校都是无法立足的......我家孩子特别调皮在学校也被老师打过......”。

另一方面,事件发酵后,大多数网友对老师的做法表示非常气愤。网友表示:“这么极端的方式不是毁了孩子吗?不管小孩偷没偷东西,老师的教育方法本身就不对,明明可以跟孩子家长一起沟通教育,为什么要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接下来的小学六年都要被同学说是小偷,让孩子怎么过?太可怕了,还教育工作者,学过心理学教育学吗就上岗?”还有很多网友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也有不少老师纷纷指责当事老师做法不妥。对于教育局的回复,网民纷纷反问,“当众录视频质问孩子,无论是否偷笔都或许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影响人一辈子的事儿,难道还不算大吗?”不仅如此,网民对某些孩子家长的做法也表示寒心。很多人说,家长群里总有那么一些人,无论老师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永远赞同老师,拍老师马屁。

总之,舆论呼吁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和这些家长能够将心比心的看待这件事,如果在自己孩子遇到类似事件时,还会想要息事宁人吗?如果李老师以后也以此教育方式对待自己孩子,家长难道不会觉得脊背发凉吗?他们还会发出类似“有多大事”的疑问吗?

三、事件反思

(一)事大在哪里?

孩子是否偷笔事实细节尚无法定论,但就教师和教育局工作人员对孩子的教育上可以明确看出,简单粗暴的方式和敷衍了事的态度。对于拍摄认错视频的初衷,李老师表示是为了孩子不在家长面前说一套,老师面前说一套而留下证据。在越来越重视教育的现代社会,某些家长的护短行为确实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舆论表示理解的同时也指出,教师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揭发孩子所犯的错误,而是要教育、引导孩子步入正轨。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不能从事情的大小上去衡量,而更应关注教育方式是否合适。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需要一个衡量的标准,也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配合,而并非简单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教育无小事

教育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已向涉事唐先生承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同时也将重点监管孩子所在班级,确保他不会受到老师或学生的“特殊待遇”。如有需要,将安排心理教师对孩子进行辅导,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教育无小事,要真正做到落实,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必不可少。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加强对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舆论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水平,期待教育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只有从内心转变教育观念,把对孩子教育中的事都认真对待,“灵魂工程师”才能培育出具有灵魂的人。包括教育局工作人员在内的教育工作者,树立教育无小事的观念,才不会如此任性的喊出“有多大事”的扎心言论。

(三)面对老师的误解,家长究竟能做啥?

当然,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也是格外重要的。大部分情况下父母和老师不会发生特别极端的冲突,但在家校沟通中有一些问题也难以避免,特别是还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把握、处理还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这就需要家长掌握一些技巧,去维持好其中的平衡。首先,在孩子被老师误解或和老师产生分歧后,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多方面沟通,了解事情的经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很可能会表现出委屈的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去做孩子的情绪工作。如果在对事情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后,各位爸爸、妈妈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当然要对孩子表示肯定,作为他心里的支撑。但如果爸爸、妈妈觉得问题自家孩子身上,那就要尝试着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其次,要掌握好和老师沟通的方式,以及加强与老师的日常交流,才能事半功倍,防患于未然。在一项针对北京、山东、黑龙江、河北、广东五省的中小学家校沟通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和家长都把工作太忙视为影响家校沟通的最主要原因,可见,教育双方还缺乏默契的配合与相互理解。其实,对于家长来说,与老师、学校的交流不仅仅应当局限于具体问题产生后,在日常,这种沟通就应当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