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观察
毛奕峰:点赞上海警察街头“教课书式执法”
发布日期:2018-06-12 阅读:

2018年5月13日下午,上海执勤交警在一处开放式公园附近道路发现无牌车辆,警察依法对驾驶人进行问询。但是,口头传唤与三次警告并未顺利让驾驶人出示驾驶证,因此,警察使用了催泪瓦斯。在整个执法过程中,警察没有阻拦周围人的拍摄行为。随后,记录此次执法过程的视频走红网络,被网民称赞为“教科书式执法”。

近一年来,公安执法形象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类似被网友点赞的“教科书式执法”视频已有多例,规范执法、习惯在“镜头”下执法逐步成为常态。这种变化,还出现在公安办事窗口、公安民警的作风、公安办案思路理念等多个方面。

此次上海警察街头“教课书式执法”之所以能得到一片倒的支持声,主要在于以下原因:第一,对现场的有效控制。执法民警在要求执法对象出示相关证件被拒后并一再挑衅警察,后警察果断采取警告、使用警械,合法有序并迅速将事态有效控制。第二,对现场无关人员的警告。如果不对无关人员警告并打压其气焰,现场很可能难以控制,警察在对执法对象使用警械后,警告无关人员离开,使得现场更为有效控制。第三,执法民警警务素质高。无论是从警告、警戒使用、戒备还是别臂上铐,都是一名警务教官实战课的蓝本。第四,结束时候的妥善处理。现场民警对拍摄者个人信息进行登记,是有效防止别人有心者掐头去尾抹黑警察的预防针,值得同行们学习反思。

“教科书式执法”事件凸显了公平正义,有效凝聚了整个社会的法治共识。民众作为执法监督者,可以做到“还原事实真相”;执法者能依法执法,有效避免外界反弹事件发生;普通民众则可以从这一事件中,学习知法守法,敬畏法律。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这次上海民警的执法很成功,就要求其他所有的民警,在任何执法环境里都要搞什么“连续三次口头警告”、“武力逐渐升级”,那就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了。

新时代,人民群众需要的是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和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高期待催生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份更高要求的着力点,就是更加规范的执法行为。无论是“教科书式执法”视频的拍摄者,还是在现场围观的群众,甚至是大叫“警察打人了快来拍呀”的当事人,都在以自己的微权力对执法者的公权力进行着监督。在新时代的大潮中,警民都需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民警用更加规范更加公正的方式去行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公权力,群众用更加理智的心态和更加明晰的法律意识去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双方都需要不断地改进自己以适应这个全新的时代。

正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人民群众深深明白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之于自己有多么重要,也明白规范的执法能够带给他们多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他们手中的镜头和心中的期待一样重,他们心中的期待与执法者手中的公权力一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