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观察
王铼:浙大医学生SCI论文致谢偶像,值得点赞但不可过度解读!
发布日期:2018-06-12 阅读:

近日,浙江大学一名医学生论文致谢偶像林俊杰的话题被推上微博热搜这件事情其实是缘于胡江华同学在其SCI论文致谢部分感谢了偶像林俊杰她表示,在过去十年里,林俊杰的歌曲给了强大的精神支持作为一个勤勤恳恳的医学科研学生只能通过人生的第一篇SCI论文致谢,来感谢对自己的影响和鼓励对于学生论文致谢感谢偶像,其导师俞一波教授表示,“定稿前发现也支持加上,精神支柱要有的。”对于这一行为,网友纷纷留言称赞,认为好的偶像力量是非常巨大的网友称她为“追星的正面例子”、“粉丝对偶像的高级表白方式,另外,也有不少网友称他们也要去论文里致谢以下自己的偶像。

追星追出了SCI论文, 这种态度与精神值得点赞。但是抛开事件本身的励志属性,在当今泛娱乐化的大环境下,这一事件中的有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大学生论文致谢明星,固然是让公众了解“科学追星”的一个绝佳切口,转变了以往人们认为的“追星都是消极的”这一片面见解,但是我们不能将个案当成普遍,过度解读与拔高明星偶像的积极力量,更不能基于此就片面地下如下论断:追星有利无弊的。当前,有不少舆论倾向于将胡江华发表论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或完全归功于追星的力量,这种舆论导向是有失偏颇的

不可否认,胡江华同学写作论文的这过程中,明星偶像确实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但是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成功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个体自身胡江华同学没有将对偶像的喜欢追捧与自身的理性目标对接,将明星的人格魅力、优秀品质、精神面貌内化为引领自己不断进取奋斗的催化剂,而是狂热、盲目追星的话,那么她也不可能取得那么优秀的成绩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那么多追星的年轻人,那么多喜欢林俊杰的大学生粉丝,并非都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也并非个个都能如胡江华一般学业优秀。因此,我们认为偶像只是催化剂,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实际上,年轻人因追星而“走火入魔”,陷入痴迷状态,进而影响学习与生活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其实追星本身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是即便是成年人,不能把握好方法与尺度,追星也可能变成自己的灾难。相信大多数人应该还记得11年前疯狂迷恋刘德华而导致父亲跳海身亡的杨丽娟近日,有媒体披露了她的近况:至今仍艰难度日,很长时间内活在悲痛与懊悔中,疑似患了严重的抑郁症,疯狂追星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另外,去年还有一些媒体报道,贵州一名16岁女孩为了追星,向父母要了十几万,还经常逃课去外地接机,耽误了学业。学校下了休学通知书,家人将她送到农村体验艰苦生活,也不能阻止她的疯狂举动。年轻人疯狂追星的带来消极影响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追星的方式与尺度,切不可让追星影响了我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其实,浙大医学生在SCI论文上致谢上更多的是想传递一个观点:“追星不能盲目,偶像所传播的正能量推动着我们不断进步,会让我们走得更远,成为更好的人。”总之,我们赞赏大学生追星追出了SCI论文,并不是肯定其追星行为,而是喜欢这种“化偶像力量为自身动力”的态度与智慧,同时这也是对“追星皆祸害”偏见的一次纠正。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走入另一个极端,认为“追星皆正确”。盲目狂热地追星仍值得警惕,尤其自制力还比较弱的未成年人来说,由于他们的判断能力与自制力还不够因此特别需要社会舆论层面正确引导与学校层面的教育宣传同时也需要明星群体秉持一份社会责任感,以榜样的力量正面引导粉丝,以此带来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