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评论
吴忠良:台湾惊诧论: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
发布日期:2014-05-26 阅读:
 

台湾惊诧论: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

吴忠良

20143月末,“茶叶蛋”一词连续多日占据微博热搜词排行榜前列,相关搞笑图片和段子层出不穷,曾经的网络炫富神器“切糕”也被“茶叶蛋”所代替,大陆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吃茶叶蛋的“炫富”照片,茶叶蛋变成“奢侈品”和“炫富神器”。微博热词调查“你吃得起茶叶蛋吗”,吸引了超20万名网友投票。其中,逾八成网友调侃“根本吃不起,高帅富专属消费品,购买要分期”,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毫无压力,一口气吃十个,身体倍儿棒”。这一切都源于台湾中视2011813日播出的一期名为《美食in象勇闯大陆市场发展》的节目。节目上,一位名叫高志斌的嘉宾教授说大陆普通人民根本吃不起茶叶蛋。高志斌教授的理由是,因为大陆人均所得很低,“一般人消费不起”,“我们看到大陆团来这边敢花钱,只是14亿人口中大概那么5000万人”。该节目被网友“挖掘”出来后,大陆网友顿时被惊呆了,纷纷以各种形式予以还击,高教授也被戏称为“茶叶蛋教授”。

对于台湾如此的惊诧之论,网友@天下第一神猫调侃道:“今天出门看见有卖切糕的,就买了一块,结果对方说要3万元!没办法,我唯有把早餐买的茶叶蛋递给他,他颤抖地接过茶叶蛋说‘大哥,我找不开啊,要不再给你切几斤吧!’”网友@杰克波比戏言:“酷爱喝茶,含泪花3万元买了一斤茶叶,第二天却被媳妇拿去煮了茶叶蛋。我那个恨啊,气急败坏的我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大怒道:‘茶叶蛋能用这么便宜的茶叶煮吗?!’”网友施鹏鹏较理性地说:“一些台湾人对中国大陆存有误解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从未到大陆,也从不关心大陆,思维几乎停留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想想这也正常,我读书那会,有位内蒙古的同学说他是骑马来上学的,忽悠了我们好几年,结果人家在内蒙古开宝马、住别墅的。好了,不多说了,买茶叶蛋去。”对此,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杨幽燕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说:“两岸隔绝数十年,这样的误读如果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情有可原。但现在两岸往来热络,大陆的崛起全世界有目共睹,台湾距离这么近反而这么不了解,令人吃惊。”

调侃之余,吃惊之余,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台湾还有如此之惊诧论(其实,香港也有,比如杜汶泽认为大陆网民自以为是没本事,赚的钱只够去网吧等)。我们认为,这个现象背后有着深厚的经济、政治、娱乐文化根源。

第一,就经济层面而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识很多都停留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因为台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而同时期的大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革使得中国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这样对比,台湾人民优越感自然油然而生。实际上,台海两岸的经济格局早已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台湾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经济一蹶不振,开始为保持2%GDP增长率而努力,大陆却仍能保持接近8%GDP年增长率,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而产生的失落感又导致了部分台湾民众产生了“逢中必反”的情绪,“热闹”的反服贸协定背后多少都有此种失落感在作祟。因此,从经济实力这个角度看,即使1978年以前的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但是现在的大陆人民绝不可能吃不起茶叶蛋!如果现在的大陆人民还吃不起的话,试问台湾人民就能吃得起?因为茶叶蛋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以河南农村为例,再次伤害了河南人民。河南日报法人微博328日将“蛋”字选为“今日汉字”,并发文表示:“‘河南郑州的农村人还是吃不起茶叶蛋’,——台湾电视嘉宾此语令人喷饭!其实,2013年河南的GDP已与台湾持平,郑州的人均GDP(1.1万美元)也超过了台湾的一半。虽然郑州还欠发达,但吃不起茶叶蛋的人几近于无。看来,海峡两岸还需增进了解。”  

第二,就政治层面而言,台海长期隔绝,大陆和台湾在意识形态上不同,台湾人民信息上的不畅通,他们只能得到有限的关于大陆的消息,且多为负面消息;加之台湾的盟友美国也是极力描绘大陆的惨状,丑化大陆。长期以来,台湾人民印象中的大陆人民或许就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虽然两岸恢复交往近30年,两岸三通也有多年,但消除由政治上长期隔绝导致的不了解并非旦夕之事。即使是互访或自由观光之类,两岸民众也多为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加之台湾和大陆的亲缘关系也正在慢慢淡泊,老一代人渐渐离世,而新一代则对大陆缺少血浓于水、落叶归根的感觉,对他们来说,大陆只是一个名词罢了,他们了解大陆的意愿并不强烈。正因为如此,“茶叶蛋事件”在大陆很火爆,在台湾却显得颇为风平浪静。正如在Facebook上拥有几百台湾粉丝的网友“宁乐熙”所说,他在聊天中发现,台湾朋友并不是很关注大陆人的想法以及大陆所关注的事,许多人尤其是没离开过台湾的人并不了解大陆。而“茶叶蛋教授”恰自承,他十多年没来过大陆,其雷人之语数度出现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就娱乐文化层面而言,台湾是一个综艺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也是综艺节目竞争异常惨烈的地区。台湾主持人梁赫群坦言:“台湾以前只有三个频道,现在有一百多个。但是收视的人口跟广告量其实是没怎么增加。以前只分三份,现在要分一百份,所以每个频道一定要开节目,因为你不开节目就没有人看,就收不到广告费。”为了收视率,为了博眼球,所以很多档节目开始不择手段,所制作节目出现了“无下限”、“无节操”、低俗化的现象,恶搞、整嘉宾成为经常之事,主持人语言也较粗俗,“屁啦”、“见鬼了”、“死三八”等均是出现率极高的词语,这和大陆形成了强烈反差。大陆艺人王刚狠批《康熙来了》节目即为显例。而此次的“茶叶蛋事件”从文化娱乐角度来看,也无法排除节目制作方谋求收视率的终极考虑。基于此,我们确实可以如部分媒体人所言,我们大可淡然处之,不必当真;如若当真,我们就输了。因为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只要能吸引足够的眼球,无所谓真假,各种以传输信息为生的平台能从中获利就是终极目的。

    茶叶蛋成为炫富神器的同时,“抵制杜汶泽”运动也在网络兴起,其缘由为杜汶泽的雷人之语,类似言论实际上折射出境(国)外人士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充分,譬如,即便中美交往如此频繁,中国留学生占美国国际留学生比例第一,还是有很多美国人并不了解中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工作的孙华临博士2012年回到母校湖北大学演讲时,坦承自己在上课时还有学生问他中国妇女还缠不缠足。这些无不说明,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信息渠道的狭窄,妨碍视听的部分媒体的误导以及境(国)外教育对中国较少涉及等原因,部分人士对中国的认识存在着重大偏差。而要彻底消解他们对大陆的偏见,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加深和其他国家在经济、思想文化层面的交流。随着政治互信的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大陆网民自以为是没多大本事”等雷人之语必将消失,而这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尤其是我们青年大学生,在留学、工作和生活时,也要担负起中国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为提升中国形象贡献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