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新合乡实践基地调研
发布日期:2015-06-30 阅读:

6月26日,正值仲夏,来自我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一行32人赴省级思政课实践基地——桐庐县新合乡实地调研。在新合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建钟、乡党委副书记杨柯忠、乡党委委员虞静超全程陪同下,我们先后考察了引坑村、新民村高枧自然村新居点和“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

首先,我们来到了地处桐庐县东南最边缘的引坑村。现有790人的引坑村三姓村民住处紧靠引坑源溪二边,因溪坑二边多长杏树,故名杏溪村,又因引水灌溉和饮用成为引坑一大特色。而同音,“同义,遂在晚清后期,逐渐使杏溪演变为现今的引坑村。在新合乡引坑村,师生们深入探访了村老年协会,考察了“农村淘宝”桐庐引坑村服务站,古老的村落让我们感受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强烈气息。近年来,古老的引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卫生村、杭州市科普示范村、杭州市文化示范村、杭州市都市农业市级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接着,我们参观考察了引坑村古建筑“三星堂”,师生们饶有兴趣地听乡了乡党委副书记杨柯忠给我们介绍老宅的历史和现状。引坑村钟姓始祖,可谅(隆51公)于公元1612年从旧庄村迁入引坑,繁衍发展。为家族祭祀,议事、喜事等之需要,约于大清嘉庆年间建造里厅(三星堂),距今近200年。于同治年间续建外厅(花厅)和门廊,屏墙,距今130多年。引坑“三星堂”,围式结构与精巧的雕刻艺术是此古建筑之两绝。而且保存得如此完好,实是现今古文物之一朵奇葩。值得一提是,钟氏大屋还是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召开“千人大会”的旧址。

然后跟随几位乡领导来到新民村高枧自然村新居点,高枧自然村是新合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壶源江从高枧村中蜿蜒而过。近年来,投入400余万元,完成高枧新居点建设:先后投资150余万元,对壶源江边荒芜的滩涂综合利用,整理成宅基地,解决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已有30余户农户建成新房;新居点内各项配套设施包括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景观绿化、路灯亮化、运动休闲场所等已经完成;实施壶源江生态整治,新建可容纳1000千余人、水质良好天然生态浴场;新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结合银龄互助,老人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老年人食堂、图书室、洗衣服、休闲娱乐全方位的居家养老生活照料。

这次考察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参观坐落在新合乡境内的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在这里,我们与虞静超委员一起回顾了新合乡的革命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该乡群众领袖潘芝山组织农民军响应党领导下的诸暨农民武装暴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在此建立过新民乡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战争时期,新合乡成为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的后勤中心,先后建立起被服厂、修械所、金萧报社、后方医院等机构。至今留有抗日民主乡政府和金萧支队后勤基地旧址、遗址等共12处。纪念馆展出了上级对金萧支队的指示、文件和反映金萧支队战斗生活的大量照片、图表;陈列被服厂使用过的缝纫机、金萧报社刻印的金萧报、修械所制造的枪弹、后方医院的器械等实物。在纪念馆二楼革命烈士陈柱平、钟伟良陈列室,我们还缅怀了20098月在抗洪抢险中不幸因公殉职的时任新合乡副书记乡长的陈柱平、副乡长钟伟良两位英雄事迹。

通过本次参观考察,我们全体师生初步了解了新合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亲身感受到新合乡人民的创新创业的精神。新合乡基层干部足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次考察活动是我校积极探索思政课“校院+基地”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建设的一部分。本次活动得到了新合乡党政领导大力支持。新合乡基地院校负责人杭州商学院党委副书记严毛新等同志陪同一起进行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