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荟萃
李梦云:意义世界的建构:“最美”现象的动力之源
发布日期:2015-12-02 阅读:

意义世界的建构:“最美”现象的动力之源 (有删节)

李梦云

     

近年来,浙江涌现出诸多影响至深的道德模范,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姑娘”叶霄雯等,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最美行为之所以汇集成一种现象,一方面表明了人们对于善和美的不断追求,另一方面反衬了当今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化。让“最 美”现象大众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让“最美”在每个人身上都能体现,这极具挑战性。从意义世界的建构角度来探究,抓住了问题的本源,是一个极有价值也极为重要的突破口。

一、意义世界: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意义世界是支撑人在现实世界中生活的价值理念体系,是人类通过主观价值赋予而构建的价值世界。人通过对外在世界(包括客观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分析,通过思维的系统加工和抽象,在自己内心深处形成安顿自身生命的解释系统,即人的意义世界。意义意味着超越,意义世界是一个超越性的形而上的观念世界。它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意义构成了人存在的基础,也体现了人类生存的智慧。人的幸福除了物质的富足,更重要的还是精神的丰盈。意义世界的构建使人在获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为人们建立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意义世界的生成使人摆脱心理上的焦虑与不安,祛除灵魂中的各种纠结与无奈,实现精神生活的平衡,找到生命活动的“安身立命”之本。

二、意义世界的生成:“最美”行为的内在之源

意义世界是人创造精神财富的主观凭借,是人享受精神生活的心灵依托;它支撑人的审美享受,决定人的生活情趣,保证人的内在健康;同时它也是人的生命品位、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水平提高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逐步进入了全面现代化时期。现代化是一个“祛除神魅”的时代,在韦伯看来,现代化社会的人已真正成为自己“精神的主宰”,超越的意义世界已经崩溃,人们不再从神圣的超越之物中去探求价值源头,寻找终极关怀和生活的意义,而是把人作为世俗世界的一部分来看待,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始走向世俗化。

对物质财富的过度关注和偏倚使得意义世界逐渐销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将经济发展即单向度的物质总量的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忽略了意义世界的生成对于建构社会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重要性。意义世界在经济成为一切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风向标时被无情放逐和驱赶。物欲的精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断滋长;投机取巧、寡廉鲜耻、坑蒙拐骗随处可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屡见不鲜;各种假药假酒、有毒有害食品充斥市场化、消费的审美化使得原来潜藏背后的物欲主义堂而皇之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

在人们不断感叹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时,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民族是不是已经失去了那些曾经拥有的美好品质,人们在困惑甚至绝望中苦苦挣扎。而此时不断涌现的“最美”人物被现代媒体以各种方式争相报道,这些“最美”人物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黑暗的夜空,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希望,得到了慰藉。所以人们对此抱有了很高的关注和很大的期望,希望通过他们的事迹能够感染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人性而温暖。如“最美司机”吴斌在遭受外力重创、危在旦夕时依然能镇定地完成靠边停车的动作,确保了全车乘客的安全;而本就是一个孩子母亲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秉持对孩子深深的爱,当见到一个小孩从高楼窗户摔下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接。他们在付诸其“最美”行为时几乎没有经过任何的思考和犹豫。他们是如此果敢甚至带着理所当然的态度去做这些事情,其动力的源泉即来自于其内在的意义世界。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意义世界中,他们所坚守的信仰、信奉的价值、秉承的责任及内心的敬畏(包括对生命的敬畏、对天的敬畏等),使得他们在任何时刻遇到类似的事情可能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三、意义世界的构建:让“最美”之花随处绽放

同样的社会环境,有些人的行为美,有些人的行为恶,这种差别就在于意义世界的有无或者完满与否。意义世界的重要性犹如空气之于人,平时浑然不觉,而一旦缺失就会引发个体的自戕和社会的紊乱。“无意义”成了社会紊乱和个体疯狂行为的归因。社会道德滑坡的严峻现状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从深层的意义世界的建构来探讨破解的方法。让“最美”现象从“盆景”变成“风景”,必须进行意义世界的建构,让我们有信仰、有坚守、有爱、有责任、有敬畏。

     (一)树立科学的信仰

“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高度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是主体对终极价值的追求。”信仰是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盼。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终极关怀,也是人的日常生活的行为指针。同时信仰是意义世界的核心,有了科学的信仰,就有了自由精神的依托,使个体获得精神安顿和终极关怀。

(二)合理的价值排序

价值判断的自觉是意义世界的内核。道德让人成为人,而价值则让生活变得有意义。意义世界的建构需要合理的价值排序。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转型速度加快、转型任务叠加、转型环境复杂,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思想困惑、道德迷失、诚信短缺和文化冲突。价值高于事实,这些现象从深层次分析即是价值缺失和价值排序混乱所致。多元冲突需要个体作出价值选择,要在真、善、美与假、丑、恶之间,在物质与精神、利益与责任、利己与利他等价值面前作出合理的选择。

(三)深切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格、人的价值、人的命运和尊严的关切,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人的进步需求、生活条件保障的关注,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通俗地说,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人们自我意识提高的要求。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表现在对任何一个个体生命的敬畏,对个体人格尊严的尊重。人“最为天下贵”,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与尺度,也应当以此为落脚点,这一核心问题必须固守和明确。以对人最为深沉 和博大的爱为核心,尊重自己并尊重他人,珍惜自己的生命并珍惜他人的生命以及其他物种的生命。

(四)自觉的责任担当

意义世界建构需要人们自觉的责任担当,担当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作为每一个个体,首先要知晓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并把对责任的知晓转化为负责任的行为;其次,要把外在的责任规范内化为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转化为道德良知。使命感是更高层次的责任感,责任感源自心中的内驱力而尽己之责,使命感则源于人生神圣的理想追求。在建构意义世界的过程中,要培养公民有使命感的责任人格,使每个人成为自觉自愿的责任主体。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责任的自觉担当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制度加以保障,只有建立了责、权、利相统一的社会结构与氛围,才能形成一个动态的、积极的、人人负责的活力社会。责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它来自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它可以拯救灵魂,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由,因为有它所以世界才完美。

(五)心存敬畏

敬畏是对威慑性崇高的深刻的惊讶和尊重,或者说是对比我自身更伟大的意义的洞察,是一种因内心感到神圣而达致的敬重和畏惧。知敬畏便是不知正义与法规,不诚实,不怜悯,不恐惧,不守法,只有愤怒、贪欲、仇恨、欺诈和狡猾等。敬畏之心的缺失是个体素质或修养的缺失。一个人心存敬畏,就一定能,也一定会循自然规律与道德规范行事,追求和谐与真善美;而一个人如果无所敬畏,不再敬畏法律、社会规则、正义与生命等本然崇高的价值,很容易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其结局是可怕又可悲的。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