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钟佳燕:网络贷款入侵校园
发布日期:2016-04-15 阅读:

网络贷款入侵校园

钟佳燕 


一、事件概述

近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名在校生因无力偿还网络贷款而跳楼自杀的消息引起网友广泛关注。有记者前往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采访了解到,小郑在2015年暑假期间曾参与网络博彩并炒股,为此已欠下债务累计50余万元。

小郑的室友小曹告诉记者,20159月,身为班长的小郑向同学借用身份证、学生证等,用来在网上“刷单”“做兼职赚生活费”。“我们很信任他,也看他平时生活很艰苦,所以没问具体是做什么用就把自己的信息给他了。”小曹说,“到了去年年底突然有贷款公司给我打电话让还款,我才意识到出了问题。”据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面向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小额贷款平台成了小郑赖以“周转资金”的依靠。并且,为借到更多钱,小郑开始借用、冒用共计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诺诺镑客、人人分期、趣分期、爱学贷、优分期、闪银等14家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共计贷款58.95万元。小郑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还债,但债务不断累积,一次又一次的“小额”贷款和利息,最终叠加成让小郑难以承受的“巨额欠债”。

记者走访发现,网络小额贷款这一方式在大学生中已经十分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网络借贷平台满足日常消费需求,如购买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消费金额超过生活费上限,愿意考虑用网贷的方式暂时缓解购买压力。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在分期购物平台上开通个人贷款支付业务较为容易,这使他们可以尽情“放纵”自己。


二、揭秘贷款“骗局”

许多网络贷款平台都有相似的手段使学生落入贷款陷阱。

第一,低门槛“诱惑”,一些网贷平台过分宣传和夸大分期产品、现金小额贷款的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信息“引鱼上钩”。以分期产品为例,看似仅需每月分期支付几百元,但实际要比市场价格高出不少。记者在网贷平台“贝多分”上看到,18日,iphone6S plus 64G的手机在该平台标注售价为6478元,如分12期购买则需每月支付643.48元,合计共7721.76元,年利率高达19.1%。

第二,费率不明,“温水煮青蛙”一家网贷平台经理告诉记者,有些网贷机构“引导”学生消费后,在手续费、逾期费等表述上存在一定的隐蔽性,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境。据对全国30家分期网站平台的调查显示,63%的被调查平台费率不明确,有的平台只是针对特定产品给出每期月还款金额,并不明确公布收费标准;逾期费用方面各平台费率差距较大,逾期后每日费率最高与最低相差达60倍之多。

第三,逾期“子债父还”。记者发现,即使学生并无偿还能力,一些网贷平台仍故意向学生放贷。张立仁介绍,网贷分期平台在与学生签约时,通常会留下学生家长的电话,但并不告知学生家长。当学生难以偿付欠款出现长时间逾期时,平台工作人员会与对方家长联系,“子债父偿”成为家长们不得已的选择。


三、各界看法

对于网贷平台出现的问题,各方都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某大学学生处负责人许松表示,由于网络信贷平台进校园的途径难以禁绝,高校只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可这项工作难度不小。学生就像一个皮球,经过高中三年学习压力,到大学一旦放松,发生弹性形变,大量信息进入生活,学生没有特别强的分辨能力,对学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是非常困难的事。

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更要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教育,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而网贷平台则应规范审批流程,在法律法规框架内经营业务,要对大学生贷款资质进行一定的审核,对虚假信息审核不实的,平台也要承担责任。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指出,大学生有强烈且实际的消费需求,又有较高的违约成本,平台也因此有相对好操作的风控手段。“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不会轻易违约。对于不还款的大学生,可以通过通知同学、辅导老师的形式来督促其还款,或写进诚信记录里,不还款会影响毕业,这样就能对学生网贷群体形成有效约束。”


四、事件评析

网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有其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去反思。

首先,对网络贷款平台应当加强监管,大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网络贷款是一个新兴事物,对其监管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实际上,针对大学生信贷,有关部门早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央行2009年就曾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但当本就存在监管难题的网贷,遇上还款能力弱、风险意识低的大学生群体,学生网贷更易出现问题。比如有的贷款平台,打出“零首付”“免利息”等宣传,实际加上高额“手续费”、在还款方式上搞“障眼法”,最终年利率可能达到20%左右,已属于不受法律保护的高利贷。去年国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发展指导意见,已明确网络借贷由银监会监管。制定更为细致完善的监管措施,仍要加快脚步。

其次,网贷平台的自身建设仍要加强。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网贷,就是看中了便利和低门槛。很多针对大学生的网贷无需抵押,只需要身份证、手机号、学校专业等基本信息就能贷到款。看似便捷,却有很大风险。在郑州这起事件发生后,曾给其贷款的一家网贷公司负责人坦言,如何对大学生做更有效的资金用途调查、大学生信用报告盲区怎么填补,都给网贷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实际上,正是相关风控手段付之阙如,才使得借同学身份贷款、名为消费实则借钱赌博等行为畅行无阻。眼下,一些网贷平台开始发展线下调查队伍,对大学生借贷进行更为严格的资格审查。更加严密的风控措施,对平台和借贷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

再次,学校、家庭都不能忽视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大学生也要端正自身消费观念。网贷进校园,给一些有需要的同学解燃眉之急,将钱花在提升自己上,或者增加理财投资知识,都不是坏事。但从诸多案例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借贷不少都是花在了手机、电脑、衣服等炫耀性消费上,甚至还有赌博等违法行为上。这说明大学生亟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把金钱和时间花在最具长远利益的事情上。此外,还要补上大学生“财商”教育短板,学会驾驭金钱、建立风险意识,把提前消费、信贷投资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网络贷款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有其自身积极意义。若是使用得当,大学生群体亦能从中受益。但在飞速发展的新事物面前,部门监管能力、从业人员素质以及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都要及时“升级”,方能让网贷为求学生涯助力而非添乱。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