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评论
王来法 吴美丽:给自己开创未来的力量——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离职潮”
发布日期:2016-06-08 阅读:

给自己开创未来的力量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离职潮”

 

一、“离职潮”事件概述

8月12日央视足球解说员刘建宏递交辞职报告并被批准,随后王涛也宣布离开,走上创业之路。9月6日,梅永红辞去济宁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知名人士相继离职,社会民众更是紧随其后,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离职率普遍增加,前程无忧发布的《2015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中显示,2014年平均离职率为17.4%,其中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的离职率分别达20.4%和20.2%,消费品、高科技、金融等行业的离职率正持续走高。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离职人数增加尚可理解,令人惊叹的是,高校毕业生在步入职场后也频频跳槽,离职率居高不下。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10年为550万人,到2015年已高达749万人,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但仍有许多用人单位抱怨留不住人,青年员工频繁跳槽。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就业蓝皮书》统计,有34%的毕业生在半年内发生过离职,三年内离职率更是高达70%。北京市对96家用人单位做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高达70%。一边是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一边却是离职率的直线攀升,着实令人费解。

 

二、舆论的反应

离职比率持续走高,尤其是刚就业的大学生纷纷跳槽,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概括起来,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有媒体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离职率却不断攀升,根源在于择业者特别是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这种盲目的就业心态。这使得他们在进入工作单位后,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而选择离职,由此导致持续走高的离职率和跳槽率。还有网友认为,离职是追寻内心的一种表现:“趁着还年轻,我希望能够重新选择一份理想的工作,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强表示:“由于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专业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和岗位不匹配,造成很多专业毕业生相对难就业的现状。”这可能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后纷纷跳槽的客观原因。

   2.大学生频繁跳槽会产生什么影响。有网友认为:“大学生过多跳槽,不仅会浪费了自己积累起来的人脉和资源,而且会使用人单位因为害怕而选择了不使用新人。频繁跳槽使得大学生在用人单位眼里的形象变差,甚至波及以后大学生的求职。所以,好不容易有了工作的大学生,应当慎重地使用跳槽这个动作。家大型建筑工程企业的招聘专员说道:“我们负责的项目很多是海外工程的联络和对接,需要工作人员一定的连续性,员工的跳槽对项目来说会有很大影响。目前看来,有些项目组十个新员工一年左右甚至有七个跳槽的。”北京一家铁路行业公司的招聘人员对记者坦言,关键岗位青年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成为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对大学生频繁跳槽的态度。有媒体认为:“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和政府必须全力协同作战,才有可能迎来多赢局面。”有网友认为:“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考虑企业的文化、人事阶梯建设、薪资制度、福利待遇、发展空间等。发展好的企业,企业会尽量挽留自己的员工,减少员工的流动。”还有网友指出:“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要对用人单位负责任,要有勤奋的心,要有耐心,要有实际行动去打动用人单位,避免自己的随意、不负责任地跳槽去伤害自己、用人单位。

 

三、应该如何看待“离职潮”?  

大学毕业生就业后频繁跳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原因,也有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自由度的增加,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人们对未来的规划的要求多元都是大学生跳槽离职的重要基础。从用人单位看,青年职员跳槽、离职的原因大抵一致:薪资待遇、职业前景以及企业文化。一些不成熟的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企业制度不健全等现象,导致优秀人才向更加成熟的公司流动,此外还存在优秀人才或团队被挖墙脚的现象。而一些条件较好的企业往往对新进职员要求较高,要求大学毕业生有工作经验的同时又不提供毕业生实习机会;正式聘用后,对新进人员培训时,又忽视了大学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心理适应问题。大学生一旦在工作过程中陷入被动状态,与学生时期形成反差造成心理失衡,就很容易跳槽。

用人单位留不住青年员工、大学生频繁跳槽,更多的是与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就业心理准备状况有关。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科学的职业规划,在择业时往往对自身的定位不清,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眼高手低的情况普遍存在,由此造成盲目就业,再加上家庭因素,往往工作一段时间后会感觉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于是开始跳槽。还有,不少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先就业后择业”思想,这本是应对就业难而提出的较为正面的引导,但不少大学生错误地理解了这一观点,认为第一份工作并不重要,只是整个职业生涯的一个跳板而已,因此盲目跟风、匆匆就业,这就注定了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重新“择业”。

虽然舆论对“离职潮”的看法总的来说比较负面,但“离职潮”也有积极的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毕业生的跳槽是观念进步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它既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个人而言,成功的跳槽是对自我发展的极大满足,会大大提高幸福感,同时也表明大学生主动投入市场化竞争,对于未来职业规划上意识增强,对个人发展有更清晰的计划。对社会而言,大学毕业生投入新的行业和领域或是自主创业使人才在新兴领域更加自由地流动,将会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社会整体幸福感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多年来我国社会一直存在倾斜式发展现象,就业空间略显狭窄,大部分人挤破头想进入外企、国企、公务员行列,而对个体经营领域、技术创新领域、社会服务领域关注甚少,此次辞职热潮对其他更广阔的领域来说更是一种契机。若能配合以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就业狭窄的现象,改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地进步。总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离职潮”,在看到它的负面效应的同时,看到它的正面效应。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大学生将来盲目地跳槽。

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要有整体性思想和全局眼光,要拥有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决不能盲目跟风。我们要在就业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自身的全面均衡发展,在择业时准确定位,尽可能实现在适合自己兴趣爱好、能力专长的岗位上就业,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客观认识自己,不盲目跟风,准确的自我定位在就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也是就职的必要因素之一。因此大学生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快速融入职场奠定基础。总之,大学生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离职潮”,完善自身,做好准备,给自己一个能改变未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