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评论
刘艳:世界那么大 我并不想去看看——纪念叙利亚小难民艾兰
发布日期:2016-06-14 阅读:

世界那么大  我并不想去看看

——纪念叙利亚小难民艾兰

刘  艳

一、事件概况

9月2日早晨6点,正在土耳其南部度假胜地度假的女摄影师尼鲁弗·戴米尔在海边发现了一具男童尸体。一个身着红色T恤、蓝色小短裤的小身躯像是睡着了一样趴睡在大海和沙滩的交界处。戴米尔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用她的话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的哭喊被世人听见。”短短几小时,这张照片就在土耳其的社交媒体上引发震动,一场有关“被冲上海滩的人性”的大讨论引爆推特(Twitter),接着蔓延至西方社交网络界。9月3日一早,全世界几乎都在这张没有鲜血的血腥照片中惊醒。连一些一贯不支持刊登未经处理的死亡儿童照片的西方主流媒体,都用较大的版面刊登了这张照片。这个男童名叫艾兰,年仅3岁。他在事发前夜去往希腊的偷渡船上发生意外,同时遭遇不幸的还有他的母亲和哥哥。他们没有如期抵达梦想之国,却竟直去了天堂。

其实,类似的有关叙利亚儿童难民的报道早已数见不鲜。2014年12月一个名叫Hudea的小女孩误将相机看作武器,跪下来并举起双臂表示投降的图片也曾引起众人的关注。当时的拍摄者用的是长焦镜头,小女孩以为是一把枪,咬紧嘴唇,感到十分害怕,还举起了双手。而这张小艾兰的照片之所以能引起全球舆论更广范围内的关注,除了对小艾兰生命已逝的深切同情,更是因为它再度揭开了叙利亚难民问题的星星一角。自叙利亚危机爆发后,这个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家已有接近一半人,多达950万人沦为难民,其中有400万在邻国被登记为难民。

二、各方反应

“小艾兰事件”带来的“催泪效应”激起了人们广泛的同情,先是引起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后使得原本对叙利亚难民问题态度冷漠的西方诸国转变姿态,纷纷表示将会对叙利亚难民伸出援手。同时,也引发中国民众的深切同情。

(一)国际媒体

英国《独立报》

“如果这极具冲击力的的照片还不能改变欧洲对待难民的态度,那么还有什么能够改变这一切?”

意大利《共和国报》

“一张令世界沉默的照片。”

德国《图片报》

世界只有看到真相才能改变。”“小艾兰这样的图片已经成为老生常谈,我们已经无法忍受,但我们必须展示这些图片,因为它们记录了这场危机中,我们文明的一次历史性失败。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魏城

“如果叙利亚小难民照片能够引发一场关于如何解决中东乱局的全球大思考,就比空洞的同情或简单地接受更多难民更有意义。”

(二)西方各国政府

德国

德国是少数对叙利亚难民优厚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此事件之后,德国要求欧盟设立强制及永久配额机制收容难民。同时,尽管德国在接收难民问题上压力颇大,但德国政府表示会维持过往对难民较为开放的政策,愿继续收容受战火蹂躏的难民,并强调不限制申请政治庇护人数。

法国

法国总统奥朗德3日表示,全球都看见叙利亚男童陈尸沙滩的画面,认为此时是欧洲负起责任之时,拿出良心接纳所有遭迫害的人民;同日,奥朗德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提议,要求欧盟国家按照配额制度共同分担涌入欧洲的大批难民。

奥地利

奥地利的反应动作颇大。该国在9月5日清晨暂时开放国界,允许难民由匈牙利至维也纳转运(许多叙利亚难民经此道辗转德国)。但自7日起,奥地利又收紧了这项措施,仅放行有签证的难民,没签证的难民,要经过两国警方判定才能决定是否搭火车入境。

英国

英国态度转变最大。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首相卡梅伦软化原本强硬的态度,承诺将接收2万名难民,并将拨款1亿英镑(合9.7亿人民币)作为援助之用。

美国

美国应当对叙利亚难民问题负重要责任,但实际上美国并未负相应责任。此事件后,美国也公开承诺来年秋季前增加名额,预计接收5000到8000叙利亚难民,并捐约合1.7亿元人民币给联合国难民署,协助处理该问题。

匈牙利

匈牙利对叙利亚难民的态度向来强硬,但此事件后匈牙利总统欧尔班在5号与德奥两国总理达成协议,派出百辆巴士,将数千难民送往两国。

此外,加拿大、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等纷纷表态,将尽量为叙利亚难民提供帮助。

尽管各国姿态差别还是很大,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各国已经由之前最初的推三阻四的“甩包袱”姿态,开始有比较明确的“负责任”态度,一张对叙利亚难民的大门已经半开半掩地打开。

(三)中国网民

小舞之影@看着那张孩子的照片,顿时流下了泪水,同时,也在思考:我能做些什么?全世界都关注起来吧!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北巷不夏@“爸爸,请不要死去”这是看完之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要面对怎样的情况,才会有这样的祝福或是祈求。祝福你们能遇到的都会是美好的人。

第一财经日报社论《人道精神无法终止艾兰悲剧》@尽管艾兰事件触动人心,但持续发酵的难民危机在短期内不可能全然解决。……同时,那些不同的意见也不能不去倾听——终极求解难民问题,需要回到问题的源头,而不是一味靠人道的方式。难民问题跟某些国家的内政有关,也跟相关国家、地区的外交政策有关。说到底,难民是各种利益博弈、文化冲突之下的一颗苦果。

新华网《哀悼叙利亚小难民 我们为什么做“人道”》@对死者表达哀思何其轻松,对生者给予怜悯又何其困难。

三、事件分析

小艾兰的照片无异于给世人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但拷问惊叹号背后的问号似乎更有意义。三岁小男孩的背后是400万甚至更大数字的叙利亚难民问题,而难民问题折射出来的则是战争动乱的恶果。

各国的积极姿态纵然能让人有欣慰之感,毕竟只是其一招“体面”与否的马后炮,治标不治本。造成叙利亚难民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宗教、地缘政治、社会历史矛盾等多方面来分析,但无论哪点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根本性的因素——内战。

叙利亚政局动荡始于2011年3月,这场群众基础广泛的非暴力起义旨在抗议叙利亚共和国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腐败,他所在的教派,以及他领导的独裁政府。而阿萨德政权在街上对示威者进行屠杀,以此作为对该起义的回应。2012年起,这场原本的非暴力起义变成了一场武装冲突,后升级为大规模内战。虽然中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几经干涉,但所产生的结果却是消灭了一个“大恶魔”,释放出一群“小恶魔”。政权几经波折,局势每况日下。这才是小艾兰惨遭不幸的根源。

小艾兰事件给在叙利亚难民问题上争论不休、互不相让的欧盟各国一记响亮的耳光,也让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犹豫不决地开始讨论加强接收叙利亚难民这一话题。国际社会正在加紧磋商叙利亚难民接收办法,以期建立起一套国际性的配套接收机制。就目前来看,这是缓解叙利亚难民问题最直观有效的办法。但也只是如此。仅仅如此就够了?事实上,从长远来看,国际社会必须坚持政治谈判的解决途径,想方设法尽快将有关各方拉回到谈判桌前,认认真真地探讨叙利亚未来的出路。结束战争,让他们重返家园,这才是安顿叙利亚难民的最好办法。

中国向来不支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谓“推翻”暴力政府的主张。从2011年以来,中国无论是在联合国舞台上关于叙利亚问题的讨论,还是在国际和地区各种会议上,都在为叙利亚和平发声,还邀请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访问并且交换意见。中国已经在叙利亚问题上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2015年9月30日,中国外长王毅在联大参加有关中东北非局势和难民潮问题的多边会议和双边会见时呼吁国际社会加大人道主义援助,解决难民潮问题,强调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是根本之道。王毅指出,“中方呼吁各方抓住政治解决意愿上升的机遇,积极考虑召开第三次日内瓦会议,推动重启不设置前提、不预测结果、所有冲突各方均能参加,并具有包容性的政治过渡进程,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在安理会的支持下,最终由叙利亚人民以自主自愿的方式,决定国家的未来。”

总之,我们应该看到,只要有战争、宗教冲突、民族矛盾、恐怖活动等问题存在,就还会有难民产生。拒绝内乱、拒绝战争,创造和平、珍惜和平,才是治根之策。德国难民政策再优厚,美国梦再美好那都不是难民们的归宿。世界再大、再美好,谁也并不愿意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你们让战争停止吧……其实我们并不想去欧洲的……”一位叙利亚小朋友面对采访时如此回答,我想这最能代表每位叙利亚难民,乃至世界上所有难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