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评论
陆丽青: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日期:2016-07-22 阅读: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陆丽青

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15年10月24日-25日在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江苏省无锡市灵山胜境举行。本次论坛空前的宏大规模,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为期两天的论坛共有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名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其他各界人士出席,参会国家和地区数量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届。本次论坛获得了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作安,江苏省省长李学勇,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在闭幕式上致辞,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坚永、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无锡市市长汪泉等政要参加了闭幕式。国际社会也对此次世界佛教论坛格外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尼泊尔总统拉姆·亚达夫、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等外国政要也纷纷来函来电致贺。日本、韩国、泰国、斯里兰卡、孟加拉、澳门、蒙古、德国、柬埔寨、俄罗斯、越南等国佛教组织领导在闭幕式上发表交流互鉴、同愿同行的心得体会。另外,论坛还邀请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和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理查德·罗伯茨以及其他多位科学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参与讨论,举办了3场电视论坛和3场新媒体论坛。

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主导的国家中,一个宗教性的论坛能获得政府和社会如此热切的关注,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在信仰自由上的开放程度,更充分体现了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性。

首先,佛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支撑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三大精神支柱,儒释道,虽然释是儒道之后外来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但是它在中国文化的整体建构中间、在这三大精神支柱中间,它的作用和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佛教进入中国2000多年以来,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文化语言、文学艺术、生活习俗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像星云大师所言,“如果我们现在把从佛教那儿吸收的词都去掉的话,几乎我们无法张口,现在、未来全是佛教的”。佛教,对于中国人而言,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与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一种文化。所以,这不仅仅是一场宗教论坛,也是一场文化论坛。

其次,佛教承载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崇尚和谐、互容互鉴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之一。宗教作为超越国界、种族、肤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历来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佛教的传播对中外文化交流事业具有极大的意义。法显、玄奘、鉴真等宗教界著名人士,为推动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向世界传播传统文化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近年来,中国大陆宗教界与港澳台宗教界的沟通,对改善两岸四地关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日韩三国佛教的“黄金纽带”至今还在继续书写着民间友谊的篇章。当前,面对全球多元的民族宗教文化环境,佛教也将是促进世界和谐与人类文明互鉴的重要力量。

世界佛教论坛已经成为中国佛教发挥公共外交作用的新平台,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世界佛教论坛于2005年由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佛教界共同发起,其宗旨是为世界佛教徒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对话的长效机制性的高层次平台,为中华佛教界提供一个宽阔的舞台,更为海峡两岸佛教交流提供良好契机。王作安局长在本次论坛闭幕式的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世界佛教论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使命中的作用,称“世界佛教论坛已经成为世界佛教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再次,佛教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征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曾经说过,“中国要成为和平文明的大国、最根本的就是我们自己中国文化的复兴”,这是我们成为一个和平的文明大国的一个前提,而在中国文化复兴的这样一个征程上,中国的佛教是天降大任、任重道远。佛教这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因为它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用组成部分,更因为佛教在“一带一路”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文化纽带作用。

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古代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上很多国家盛行佛教。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有不少外国或中国僧人取道丝绸之路。陆上的丝绸之路是北传佛教走的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南传佛教走的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事实上得益于佛教。佛教在跨国家、跨地区、跨文化的交流中间,也因此具有其他宗教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在国家“一带一路”宏伟战略的实施中,能发挥其本有的文化推动作用,为社会和谐发展和各民族友好交往贡献应有的力量。

源于西域的佛教,发展至今天,在中国社会获得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其坚定地走中国化道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是其他非本土宗教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方面。

中国五大主要宗教中,唯有道教是源于中国的宗教,其他四个宗教都是从国外传入的。外来宗教在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在保持自身独特价值核心的前提下,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会,或作适当的变通,或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加以改造,表现出不断适应中国社会而发展的趋势和倾向,从而使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发源地有所不同,呈现明显的中国特色,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中国化。国外传入中国的四大宗教中,佛教开始中国化的道路比较早,完成得也比较彻底,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中国人要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到中国人自己的信仰文化根基,构建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一种外来宗教,真正要对弘扬中国文化贡献力量,最主要的还是要融入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是外来宗教在中国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