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评论
于希勇:浙江弘扬家风家训的现实影响
发布日期:2016-08-04 阅读:

浙江弘扬家风家训的现实影响

于希勇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家风家训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以来,高度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弘扬。浙江百姓传家训重家风,浙江各地正在开展一系列弘扬家风家训的活动。“两美浙江”离不开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创造美好生活需要“追寻美德”。在浙江人的传统习俗与生活实践中,在“家”的滋养和哺育下,化育出大批“最美人物”与“时代先锋”。从中追寻可以广泛传播的“时代名家”的家风家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浙江有着优秀的家风家训传统

浙江有着优秀的家风家训资源。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浙江积淀了丰厚的家风家训资源。浙江家风家训深受儒家文化浸润,深受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浙江学术思想的启迪,既具备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基因,又带有鲜明的浙江特色。浙江的文化发展曾在古越、南宋以及近现代以来达致三个历史高峰。与之匹配,浙江人才辈出,其精神代代相传。在古越,有大禹的“公而忘私”、越王的“胆剑精神”;在南宋,有岳飞的“精忠报国”、陆游的“忧国忧民”。近代以来,浙江群英荟萃,“风流独领浙江潮”。特别是涌现出大批民主革命仁人志士,呈现出中国近代史上独特的风云际会。他(她)们的家风家训富有鲜明革命精神,足以启迪后人。

总体来说,浙江家风家训深受儒家文化浸润,深受浙东学派启迪,深受浙商文化影响,既具备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基因,又带有鲜明的浙江特色。仅举几则有代表性的家风家训:在浙江杭州,有钱鏐的家风家训;在浙江宁波(余姚),有王阳明的家风家训;在浙江温州,有“永嘉学派”的家风家训;在浙江绍兴,有周氏家族(代表人物鲁迅、周恩来等)的家风家训;在湖州,有吴氏(代表人物吴昌硕)家风家训;在浙江嘉兴,有许汝霖所立《德星堂家订》为代表的家风家训;在浙江金华(兰溪),有诸葛家族的家风家训;在浙江衢州,有“南孔”的家风家训;在浙江台州,有深受济公禅师影响的家风家训;在浙江丽水(青田),有刘伯温的家风家训;在浙江舟山,有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家风家训,也有董氏家族的家风家训……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文化从传统文化那里得到营养成分,又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元素。浙江勇立潮头,开时代之新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骄傲”、“浙商风云人物”体现出浙江优秀家风家训的时代传承,成为“两富浙江”、“两美浙江”的宝贵财富。

二、浙江弘扬家风家训走在前列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弘扬家风家训活动。在浙江温州,举办了“温州一家人——家风•记忆”活动,温州日报发起了“家风•家训”征集,市民通过投稿、拨打热线电话、发微博、微信等方式,拾起家风家训的点点滴滴;在浙江湖州安吉,用“有形”家规带动“无形”家风。《光明日报》8月25日头版头条刊发的报道《浙江安吉15万家庭立家规》,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县委宣传部将《光明日报》刊登的稿件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和QQ向县、乡、村三级干部发布,并召开全县美丽家庭“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专题会议,将9月定为美丽家庭“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推进月,一个立家规、晒家规、讲家规的热潮正在安吉掀起。在浙江绍兴,依托家风家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绍兴征集提炼百姓家风家训,在全市征集世代传承家教格言及当代家庭家风故事,评选产生家训家规701条、优秀家风故事413个;挖掘整理名人家风家训,撰写名人家风故事,结集刊印《德泽仁里——绍兴家训家规和家风故事优秀作品集》;传播弘扬优秀家风家训,通过网络传播、主题宣讲、专题报告等形式,广泛开展优秀家风家训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四进”活动,累计30万人次参与;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先后刊播《绍兴:周恩来清廉家风令游人肃然起敬》、《名人家教,怎样成为传家宝》等报道100余条次。由此,绍兴提炼出爱国崇贤、勤奋崇学、务实崇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家风家训。在杭州市西湖区,挖掘出若干弘扬家风家训的优秀典型。如几代为医的达式华家庭成立义务服务的“达式华工作室”,立下“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的家风家训。

另外,嘉善县杜鹃小学把《了凡四训》的“功过格”修身方法运用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开展“能量少年”评比。在宁波市镇安小学,学生与家长一道以传统家训经典为题材,精心制作“传家宝”。宁波市民开设“胖妈妈热线”,当地名人与普通百姓一起畅谈家训对个人成长及家风形成的影响,参与人数不断刷新。在嘉兴海宁,“许老爷卷铺盖进京,卷铺盖还乡”的故事流传了300多年。当年,许汝霖为教化后代,立下家训《德星堂家订》。如今,海宁以“汇家训文化精粹 扬勤政廉洁清风”为主题,打造成廉政家训文化公园。在金华浦江,自南宋建炎年间始,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三朝,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称号。如今,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落户“江南第一家”,许多共产党员来此重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60万户家庭传承和新立了家训,近20万户家庭将家训制作成匾额、条幅,挂在门楣上、厅堂里。

2014年12月28日,浙江省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同志对光明日报头条报道《浙江百姓传家训重家风》做出重要批示:报道生动具体地反映可浙江百姓传家训重家风的活动情况,浙江日报可以转载。在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文明办主任龚吟怡看来,优秀家训的价值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传承家训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的好办法。

三、浙江弘扬家风家训的现实影响

    总体来看,浙江今年以来持续的弘扬家风家训活动对民众产生了积极影响。

调研表明,浙江百姓充分认识到树立家风家训的意义,其认知状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匹配度。

浙江百姓重视家风家训,近55%受访者表示,他(她)们会为后代制定家风家训。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到,自觉认识到本家庭确实有家风家训的仅有不到45%;仅有不到25%的受访者有意识地提到本家庭(家族)的家风家训,超过75%的家长没有这种认知。

同时,浙江百姓家风家训认知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问题,如对家风家训内容的自我认知度不高,对浙江弘扬家风家训活动的认知度有待提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仍需进一步弘扬。在传统社会,祠堂是传播家风家训的重要场地。然而调研发现,仅有不到30%的受访者知晓家乡有祠堂。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他们的家乡本来就没有祠堂,另一种是他们没有关注或去过本地的祠堂。其原因在于传统共同体已经解体,在祠堂举行家族仪式以及传播家风家训这项活动已经不是日常化行为。

调查显示,仍有近40%的家庭或家族在重大场合举行过家族仪式(如清明祭祖、春节吃年夜饭等)。但是,由于人口流动性,在仪式过后又离开“大家”回到了“小家”。另据“浙江在线”报道,金华浦江上郑村村支书郑秋义(郑氏第27代)一大家人,经常聚会。53口人一起吃年夜饭,已持续12年多。他们认为,“同吃一锅饭,就是一家人。”但是理性地分析,这种对家风家训的认识,有待从“潜意识”提升到自我认识,需要拓展到更大范围的群体精神建构。

四、进一步弘扬浙江家风家训的优化路径

(一)进一步发挥本土家族资源优势,形成“名家效应”

“两美浙江”离不开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创造美好生活需要“追寻美德”。在浙江百姓的传统习俗与生活实践中,在“家”的滋养和哺育下,化育大批“时代先锋”与“浙江骄傲”。调研得知,浙江百姓对本家族的人物事迹,充满了自豪感。因此,可通过民主“海选”的方式,由浙江百姓推介传承优良美德的本土“名家”,并作为典型宣传推广。

(二)进一步传播名人家风家训,形成“名人效应”

调研表明,不同职业的从业人员有着不同的群体性认同。如知识分子倾向于认同蔡元培的家风家训,商人群体倾向于认同胡雪岩的家风家训。不同区域的人也有着本土认同,如在杭州,胡雪岩的家风家训家喻户晓;在绍兴,陆游、鲁迅的家风家训广为人知。

但是,与上述家风家训代表人物的高知名度相比,对这些名人立下的家风家训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课题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分别选择您熟知的名人以及其家风家训。但是,受访者对浙江名人比较熟知,但对家风家训的要旨则语焉不详。

因此,应进一步整理、编纂以及出版、宣传浙江名人家风家训,发挥“名人效应”。建议充分运用新兴媒体,联合媒体界与教育界等专业人士,研发内蕴浙江名人家风家训的网络教育平台,在“道德讲堂”中弘扬名人家风家训,运用微信平台传播名人“微风微训”。

(三)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持续效应”

    传统家风家训的社会根基是家族共同体。然而随着时代演进,传统大家族逐渐解体。调查显示,当代家庭结构中父母子女两代已经处于主体地位。调查表明,在多为小家庭、少为大家庭的情势下,新时代的浙江百姓更为注重养成现代公民美德。

总之,我们一方面应“追寻美德”,另一方面也应“存古开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建构新型村规民约、建构命运共同体。在此意义上,弘扬家风家训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承继优秀历史基因,帮助家庭成员成长为新一代公民。如此,才能形成弘扬家风家训的“持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