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评论
潘惠香:浙商之魂引领浙商“走出去”和“走回来” ——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后记
发布日期:2016-08-10 阅读:

浙商之魂引领浙商“走出去”和“走回来”

——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后记

潘惠香

2015年10月25至27日,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浙商精英、经济学家和政府要员共1600余人出席了大会。大会由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浙江海外联谊会、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主办;其宗旨是整合发挥浙商资源优势,立足浙江,面向世界,全面深化浙江与世界各地的交流合作,推动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2011年首届浙商大会倡导浙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到如今第三届倡导“经济新常态、浙商新机遇”的转型升级,无论是浙商“走出去”,还是“走回来”,改变的只是浙商的发展,不变的是浙商之魂。究竟是什么样的商魂引领浙商“走出去”和“走回来”?

一、浙商 “走出去”,“顽强进取”、“远行抱团”,成就全球最大商帮

从30多年前肩挑“糖担”,手摇“拨浪鼓”进行“鸡毛换糖”到如今的“华夏第一商帮”,“草根出身”的浙商是靠“顽强进取”起家,也是靠“远行抱团”发展壮大、成就辉煌。

“顽强进取”,是浙商之魂的根基。自古以来,浙江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七山一水两分田”,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资源条件的先天不足造就了浙江人自强不息和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农耕困难激发了浙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人口密集也在客观上迫使浙江人外出谋生漂洋过海闯荡世界靠山临海的多样性地理环境孕育了浙江商人既具有山里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韧劲又具备海滨人勇于开拓敢于冒险的胆略“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正是浙商在初创时期为了生存而充分激发本能的意志力。“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拓展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这“新四千精神”更体现浙商再创业的强烈进取心。

“远行抱团”,是浙商之魂的特质。浙江是百工之乡,人多地少的矛盾使人们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亲邻相携,走南闯北,漂洋过海,为了在异乡立足而结成商帮。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纷纷走出家乡,到全国和世界各地经商创业并据地建立商会。通过这些商会,浙商互帮互助和共同创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以浙商为主要会员的协会、联合会、商会、促进会共4000多家。浙商家谱《世界浙江商会大全》详细收录了全世界浙江商会的信息。“远行抱团”除了体现出浙商军团吃苦耐劳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外,还反映出浙商群体从“个众”到“和合”的精神提升。自2012年浙江省政府实施“浙商回归”工程以来,浙商回归正在呈现从单一产业回归到“技术、产业、总部、资本”相融合、从单独回归到抱团回归的新格局。担任两届上海浙江商会会长的复星集团掌门人郭广昌说:“我们这些企业每个都在走自己的路,为什么还要抱团?是因为抱团能做更多的事。”他联合诸多在沪浙商,抱团反哺家乡。在他的推动下,上海市浙江商会于2012年成立“回乡投资委员会”,提出实施“在沪浙商回归发展五年千亿投资计划”,鼓励抱团回乡投资。仅一年之后,即已实现52家会员企业在浙江有实际投资项目或明确的投资意向,累计投资总额达1241亿元,其中已到位资金达224亿元。在本届大会上,由复星集团牵头发起设立的浙商成长基金正式亮相,目标管理资产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

正是浙商的顽强进取和远行抱团,才使浙商在30多年间实现了从“草根”向“全球最大商帮”的转变。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浙江人在省外经商办企业的约为600多万,投资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其中浙江输出的资金约1.3万亿元,销售规模接近2万亿元,每年向当地缴纳税收超过1200亿元,解决了1136万多人的就业,在省外又再造了一个“浙江经济”。近几年来,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一大批浙商“走出去”,进一步扩大海外发展。大约有200多万浙商走出国门,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发展境外工业园,开展海外并购和直接投资,使得“浙商”这张金名片名扬世界。至2014年底浙江全省经审批和核准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7021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261.85亿美元。浙江企业牵头实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共6家,其中有3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泰国罗勇工业区、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合作区、越南中国龙江经济贸易合作区),3家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越美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塞尔维亚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区)。截至2014年12月底,浙江6个境外工业园区建设投资累计达6.18亿美元,年带动出口额达11.07亿美元。此外,精英浙商的阿里巴巴 (1688.com) 在美国上市发展为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浙江民企万向集团在全美已拥有28家子公司,抢占美国汽配约三成市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先后收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和英国出租车生产商锰铜控股业务与核心资产,今年又将在英国投资2.5亿英镑建设新工厂生产下一代纯电动及超低排放的伦敦出租车。浙商在海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二、浙商 “走回来”,“营利举义”、“应变开创”,引领经济新常态

浙商秉承“营利举义”的浙商精神“走回来”,富而思源、回报桑梓、反哺家乡。

“营利举义”,是浙商之魂的核心。浙江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形成以民为本和注重民生的传统。永康学派代表陈亮提出“义利双行”,永嘉学派代表叶适更是主张“以利和义”。浙商是当今中国第一民间创富群体,具有突出的“营利”意识。在营利的过程中,精英浙商重义和举义,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思报。浙商除了扶贫救灾和捐款等慈善外,更有关爱和培育员工,以及建立和谐、共创、共享的新型劳资关系和利益命运共同体的真善,还有重视和营造良好环境,为善政和良政建言献策的大善。

自2012年“浙商回归”作为浙江省政府的“头号工程”开始实施以来,世界八方的浙商秉承“营利举义”的浙商精神,带着优质的资源和项目不断地涌向浙江大地,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常态”。回归的项目和资金每年都大幅增长。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引进项目8300多个,累计到位资金7600多亿元。更重要的是,回归质量不断提高,以信息经济、健康、节能环保、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万亿产业为重点投向的重大项目占到了74%。在本届大会开幕式上,又有60个浙商回归重大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1111亿元。广大浙商魂牵浙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希望通过返乡投资并购、产业整合来帮助浙江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浙商“应变开创”,以创新精神改造传统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应变开创”,是浙商之魂的走向。浙江具有“人性柔慧”的文化传统,浙商善于随机应变和趋利避害。这既体现在历史上浙商的小本生意,避免与权势和官方利益的直接冲突,迂回曲折和灵活变通地追求商业利益,也体现在现实中浙商应对客观环境和市场形势的快速变化,实现持续经营和发展。“顽强进取”和“应变”相结合,使浙商能够不断开拓创新。这突出地表现在危机时的开创,以及危机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应变开创”既是浙商应对环境和自我发展的总体精神概括,又是浙商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生存和发展方式的精神体现。

改革开放初期,浙商正是敢于“应变开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第一批私营企业、第一批专业市场等;“温州模式”、“义乌模式”、“永康模式”、“绍兴模式”更是浙商的创举。在“速度变化、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经济新常态下,改革促进转型升级,又一次为浙商搭建了舞台。老一代浙商追赶时代的步伐,转变思路,以“新四千精神”引领二次创业;新一代浙商站在“一带一路”、打造七大万亿产业的机遇下,加快战略融入、创新驱动、资本融合,积极投身于“互联网+”、 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颠覆传统,创业创新。在本届浙商大会上,涌现出许多新生代浙商。新生代浙商接过老一代浙商的“接力棒”,回到家乡投资创业。获得浙商新星奖的浙江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吴建荣之女吴佳,接替父亲成立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创业创新奖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成立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浙商传承的不仅是产业,还有精神。在本届浙商文化论坛上,在中国创办首家上海物品证券交易所的商界精英包达三之孙包言正和曾孙包鸿勋,“改革开放包产到户第一人”戴洁天之子陈坚和陈坚之子陈越,他们同台以自己的创业故事讲述了浙商精神的传承。

30多年来,浙商们顽强进取、远行抱团、营利举义、应变开创,这不变的商魂正是浙商精神的真实写照。浙商代代相传、基业长青。浙商精神在传承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