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评论
杜利平:“一把手”放弃公车助力车改
发布日期:2016-09-27 阅读:

“一把手”放弃公车助力车改

杜利平

一、公车改革终现破冰之举

2015年11月3日,新华网-新华湖北发布湖北日报消息,记者从省车改办获悉,省级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中,有20家单位的一把手主动放弃公车保障,选择参与车改。

按湖北省车改政策,省级党政机关厅局级正职主要负责人以及主要负责人由省级干部担任的常务副职,允许以适当集中的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领取公务交通补贴。这意味着,在公车保障公务出行和参与车改拿补贴两种方式中,他们可以二选一。

在参与车改的100余家省级党政机关中,有20家单位的“一把手”主动放弃公车,参与车改拿车补,补贴标准为每月1690元。目前,参与车改的公务人员已经开始领取车补。

这些自愿放弃公车的“一把手”来自省征兵办、省文史馆、省台联、省社会主义学院、省红安干部学院和7家民主党派湖北省委等20家单位。

二、网友热议有点赞有隐忧

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网友的广泛热议:

网友刘明月认为,“一把手”放弃的不仅仅是“公车”。“一把手”主动放弃公车,不仅给公车改革当了一回“助推器”,还以实际行动当好了公车改革的建设者。“一把手”助力公车改革,彰显的不仅仅是一种“放下”的精神,更是思想上的变化,观念上的转变。当然,也不能忽视那些既领钱又坐车的“假把式”。

网友张嫱认为,不管是因为迫于中央到地方决心车改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还是领导干部真正有了“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的思想觉悟和行为自觉,“一把手”自愿放弃公车的举动,体现的不仅仅是识大体、顾大局的胸襟和气魄,更有为官理念的深刻转变。

网友浅笑未然认为,“一把手”主动放弃公车,真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助推公车改革加速前行,更是以实际行动为公车改革树立了榜样,是个先进的风向标,值得点赞和鼓励。要想推进公车改革,就必须消除党员干部的特权思想,破除官本位,脱离权力等级的低级趣味,从思想上加深认识,强化意识,从思想源头上破除公车改革的阻力。

网友王晓芹认为,放弃公车,相当于放弃特权,实在是忍痛割爱。“一把手”能够自觉做到放弃,当真是公车改革的一大突破,也是一个好的开端。

网友汪晓洋认为,“一把手”主动放弃公车,如果只算经济账,可能会亏;但如果算政治账,不仅能给人以作风转变的良好形象,更能推动车改进程,赢得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拥戴;算感情账,则会少一些酒肉大餐,多一些家常便饭,收获更多的亲情和温暖;算生活账,则会少一些应酬,多一些休养锻炼,能拥有更好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网友沈道远认为,“一把手”放弃公车领车补,表面上看不过是在公车和车补之间做出的一个抉择,实际上会带来一系列的改变。“一把手”放弃公车,意味着由公车衍生出来的各种费用也会悄然消失。公车的维修费、保险费、油费、过关费等等都将成为历史。司机费用因此节省,“司机腐败”也就寿终正寝。虽然这次只有20位“一把手”选择了放弃公车,但却具有示范意义。相信在未来,随着公车改革的继续深入推进,还会有更多“一把手”加入到放弃公车领取车补的行列中来,使公车改革步入快车道。“一把手”放弃公车虽然只是公车改革征途中的一点点改变,可这点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引发“蝴蝶效应”。

网友张娜认为,“一把手”自愿放弃公车的看点就在于:公车没有了栖身之所,公车私用也就不复存在。领导没有了特权,将更加接地气。没有了公车消费作掩护,三公经费定能大幅度降低。

网友李萱认为,“一把手”放弃公车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公车配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网友朱昌俊认为,“弃车拿车补”不乏遗憾。 20位“一把手”均来自一般意义上的非实权部门,如省文史馆等单位。这些部门相较而言,公车需求本来就不大。若严格按照行政级别做出统一规定配备公车,显然并不符合最大程度上减少公车开支的公车改革要求。

网友龙继辉对“一把手”放弃公车保障提出了冷思考:放弃公车保障的“一把手”还会常下乡调研吗?开会迟到会成为“新常态”吗?保留公车的“一把手”会无事找事地频繁下基层“调研”吗?

网友刘彩艳担忧,取消公车发补贴,会演变为变相涨了工资而公车照坐吗?被保留的公车在今后如何使用?又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来约束?

……

三、公众聚焦车改折射殷殷期盼

“一把手”主动放弃公车参与车改拿补贴,何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笔者以为:

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消除特权的强烈呼声。公车已成为地位、权力的象征。有位置就要配车子,有条件就要高标配。有车就有专职司机,公事私事都有专人接送,就此告别赶班车、挤公交、侯地铁、骑车走路,风里来雨里去还要自己掏腰包的百姓常态。领导干部如此普遍、长期存在的特权及由此带来的优越感,是人民群众不愿意看到的,希望尽快消除。

它传递了人民群众对加快公车改革、降低“三公”消费的迫切希望。全国“三公”经费到底多少个亿,公车费用占“三公”经费支出的比重到底有多高,“据统计”、“据估算”、“据判断”的数据很多,权威发布、准确统计的数据没有,但“三公”经费支出数额庞大、公车数量惊人、公车费用占“三公”经费支出比例高,是不争的事实。公车费用为何如此之高,因为大量的公车不是用于必要的公务,而是服务于无所不包的私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公车改革多年,公车费用仍呈上升态势,整体改革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建设、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中去。

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作风转变的热切期待。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就是为民办事、为民谋利的公务员。高额的公车消费,特别是大量的公车私用,不仅有损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竖起了一道疏离甚至脱离人民群众的隔墙。民众迫切希望领导干部能够有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为官理念,不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起码不要与民争利,更不能损害民众利益,以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的拥护。

它包含了人民群众对完善制度的强烈愿望。公车费用属于公共财政支出,钱怎么花,花多少,应该有民众的参与,有严格的制度保障。为民办事、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应该体现在公车费用支出的每一个细节中。只要公务所必需,再多的钱也要花,只要可以省,再少的钱也不能浪费。公车改革之后尤其如此。

它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的向往诉求。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追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贡献者,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干部群众,都应公平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公车改革已经出发,“一把手”主动放弃公车的破冰行动已经产生了强烈的触动效应,希望它的示范作用同样值得期待,希望有更多的“一把手”加入“放弃”这个行列,为公车改革提速。当然,对于这场艰难的车改马拉松,我们必须要有打好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因为利益的切割、权力的瘦身毕竟是痛苦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决心、恒心,坚持自上而下一起改,层层抓落实,坚持将车改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盘棋中科学改,不断完善和优化,坚持让车改的过程和成果接受民众和舆论监督,接受审计和财务监督,接受制度和法律制约,把公车标识化、公车开支财政预决算、违反车改规定须进行责任追究等具体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就能让车改巩固成果不走回头路,让人民满意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