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董金茹:品评《朗读者》:一个人 一段文
发布日期:2017-03-13 阅读:

品评《朗读者》:一个人 一段文

2017年2月18日在央视旗舰频道CCTV-1首播的《朗读者》,是继《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官以来,由央视一姐董卿主持的又一个文化类节目,至今日已成功播出两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一、节目简介

《朗读者》“朗读打动人心”为口号,每期邀请一位富有经历的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或不期而遇的平凡素人,通过朗读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故事,相互交织,共同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描绘出中国几代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画卷。

在这档节目里,“人”虽有名人和非名人、专业和非专业之分,或曰有素人和非素人之分,却一样地受到尊重。“素人”是个外来词,指平民、朴素的人和未经修饰的人。在第一季前两期的朗读者中,企业家柳传志、国际名模张梓琳、获国际最高翻译奖的翻译家许渊冲、儿童作家郑渊洁等都是名人,但在朗读方面他们却是“素人”;演员濮存昕、蒋雯丽、乔榛等既是名人,又是朗读者中的专业人士;其他名不见经传者应该都属素人之列。

朗读亭是节目的一项特别的设置,它带着《朗读者》节目的使命,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走近每个朗读者的身边,将一段六十分钟的客厅文化转变为一场2017最具热点的全民文化活动。它的推出旨在让各行各业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暂停,走进“朗读亭”朗读名篇片段,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用发至心灵的声音朗读自己的人生梦想,感受文字的力量。作为《朗读者》节目播出后抵达的第一个城市,朗读亭在杭州迅速成为爆款,将杭州人民的朗读热情全数激发,引得媒体争相报道。浙江大学微信号发布关于朗读亭的文章也瞬间突破100000+的阅读量,可见朗读亭的备受追捧。

二、节目评价

《朗读者》播出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总体来说算得上是好评如潮,但在每个火爆事件的议论中总不免能听到比较“接地气”的吐槽声音。

解放日报评论员认为现在中国的电视台和电视频道数量巨大投入不少,但真正值得一看的节目根本不成比例,这可能也是电视依然在流失大量观众的原因之一。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使一些从业人员千方百计自以为是地迎合(实质是在误导)观众,并从娱乐至上走向娱乐至死。《朗读者》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改变这种文化萎缩的尝试性努力,就是用印刷文化来救赎读图时代的图像文化,用精英文化来救赎已经普遍娱乐化的电视大众文化;用朗读的方式来重新唤起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直击人心、引人思考的审美力量。并呼吁大家“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朗读吧!

网友豆子在观看节目以后却觉得,第一期仿佛是一场董卿的个人秀,hold住全场不代表要表现自己啊!还有,美文也好,经典信件也好,文字的魅力,是需要慢慢体会,贴心交流的,因此像《见字如面》这样,小小的台子,大家围坐在一起听同一个故事,不奢华,却让人觉得亲切而舒适,《朗读者》则用了一个金碧辉煌的舞台来给嘉宾朗诵,但事实上,格局过于庞大反而显得有些空洞,朗读时更是让人有一种距离感;同时,《朗读者》一如既往地贯彻了央视的素人路线,当然这也是与“朗读属于每一个人”的价值相贴合。但豆子觉得,名演员的台词功底,确实是要比素人来得好,《朗读者》里素人朗读,单就节目效果来说,总觉得清水白汤,少了几分味道。

三、节目感悟

对于《朗读者》,尽管每个人的看法各尽不同,可能其中包含着对主持人董卿个人的看法或者有价值观的冲突或者其他,但是设置这个节目的初衷与目前实现的成效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成功节目的背后都有一支准备充分的团队。他们责任感、执行力强,还有经验丰富的团队力量的支持。《朗读者》主持人董卿拥有20多年的电视经验,并尝试第一次当制片人,为此筹备了一年的时间;舞美、灯光是参与过奥斯卡的海外团队,于是有了简洁大气、颇为精致的舞台效果。

    其次,选好合适的人并与之匹配好内容,普适性是引发共鸣的保障。不选最大的咖,只选最合适的人(读本),这是真人秀的定律。以《朗读者》为例,第一期柳传志在董卿的采访间聊到父亲如何鼓励受挫的自己,后来他把父亲那句“孩子,只要你做一个正直的人,你永远是爸爸的好孩子”送给了儿子。因为有了这段故事,他为大家朗读他在儿子结婚时读的祝词时,更显真实感人。同时,也正如董卿所说:“其实你想想,朗读也就是说话,我甚至觉得它的群众基础更大,因为会说话的人比会唱歌的人还要多。”

好文化、综艺节目是捧人的,像《中国诗词大会》里的武亦姝、《朗读者》里的董卿、张梓琳等人,他们的短片活跃在大家的社交软件里,他们的智慧、萌点、苏点、举手投足,被人津津乐道,这也进一步促进了节目的火爆,更促使人们对自己的语言文化进行反思,从而实现节目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