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王瀅:由雷文锋之死反思社会救助管理工作的缺失
发布日期:2017-03-31 阅读:

由雷文锋之死反思社会救助管理工作的缺失


一、自闭症少年托养中心死亡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2016年12月,自闭症男孩雷文锋死于广东新丰县练溪托养中心。他的父亲获得了消息。托养中心大范围、持续性非正常死亡的冰山开始露出一角,但新丰县政府网站随后发布消息,否认该中心今年存在“多人死亡”的事实。

一直到2017年3月20日新京报的调查报告出炉,证伪了这一说法。

从当地殡仪馆得到的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1日到2月18日,49天内由练溪托养中心送来的死者就高达20人。另据广东某地方救助站相关知情人提供给媒体的数据,该站从2011年起共向练溪托养中心送去200余人托养,截至此次接回,6年内死亡近百人。这还只是一家救助站的死亡数。

因为《新京报》等媒体的报道,15岁自闭症少年雷文锋走失后的死亡之路得以呈现在公众面前,从而引发了全社会对救助站、托养中心竟成了“死亡中转站”和“死亡集中营”之现象的深切忧虑。

二、舆论概况

此次事件相关报道一出,便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很大一部分网友认为,救助管理部门要承担最大的责任,国家一定要对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严惩,以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现如今媒体监督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监督手段,对于弱势群体的伤害事件不要等到被媒体曝光以后才引起各方的重视。

新京报快评认为,这次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被救助责任链上的层层失守,对生命态度的漠然。媒体认为,首先警察责任不可推脱;其次就是救助管理机构的失职,没有及时运用多媒体渠道散发被救助者相关信息;再次就是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失职……一次又一次,在涉事机关机构的疏忽中,雷文锋被推向了死胡同。媒体发出疑问,雷文锋生前在托养中心到底遭遇了什么?为什么会死?死亡率这么高的托养中心为何还能中标那么多地方的救助站?20158月,民政部、公安部下发的《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已经进一步明确了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在流浪乞讨人员管理上的分工,但是制度的进步不能替代管理的进步。央视特约评论员同恺认为,少年雷文锋之死,折射出部分托养中心不仅在漠视未成年人利益,更可能已经演变为牟利的赚钱机器。涉事的练溪托养中心没有落实“分类托养”的原则,而是将成人和未成年人共管;餐饮、居住、卫生条件恶劣,设施设备显然无法满足滞留人员服务需求。从雷文锋已经瘦得父亲都认不出来看,该中心很可能一边拿着政府的人头补贴极力扩大规模,一边极力压低成本,最终异化为控制流浪者人身自由为自己谋财的机器。

刘昌松律师认为,事件发生后,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对托养机构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只是治标之举。目前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是不能再出现这样接连死人的骇人现象了;而要求将每一位受助人员的救助信息立即通过网络发布,让救助对象尽快尽可能地回到亲人身边,才是治本之策。这样做,还能大大减少需政府救助人员的数量,反过来政府更有能力履行“兜底监护人”的职责。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认为,社会服务工作会遇到各种情况,应该是有专业人员、专业的服务流程,怎么去识别精神有问题的被收容人员是福利机构应该考虑的。如果最开始时对被收容者的身份识别就是错误的,就很容易造成失误,因为像自闭症患者这样的精神异常人群是需要被特殊照顾的。

 

三、事件背后的思考

    那么对于像雷文锋这一类的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到底应该如何开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完善《救助管理办法》的同时,各省、市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规定,以使救助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开展广泛多元的社会监督尤其是媒体监督

社会救助管理站的工作需要政府与民众对其加大关注,同时需要多种的监督机制,才能使救助管理工作在更为透明、公正的环境下发展。政府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台、微信、微博等媒介的作用,加强舆论宣传,让工作更加公开和透明,使群众更了解帮助流浪乞讨人员的科学方法。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工作人员管理技能

对流浪乞讨人员容易聚集场所进行巡查和救助,同时协调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街头救助。制作安装一些导向牌,方便求助人员找到救助站的位置。来站求助人员很多需要特别照顾。因此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宣泄室、电教室、康复室等,为受助人员提供援助和疏导。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练的业务技能,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医护、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的全国网络系统

明确救助站与民政、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的关系,职责明晰,建立行之有效、配合恰当的长效机制,以法规形式确定职权,统筹协调以保证救助工作的良胜运转。可以建立完善的全国网络系统实行全国联网,详细记录救助人员的个人信息,加强救助人员的甄别工作。

()提高救助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和福利待遇

救助工作也属于一种高危行业,随时有可能被疾病传染,因此要对救助机构的工作人员展开定期的体检以及必要的特惠政策,使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提高待遇水平也有利于增强救助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