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关军 图/蒋关军
11月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乔司街道朝阳村教学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在朝阳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礼堂进行。余杭区社科联主席桂祖武,街道纪工委书记、朝阳村驻村领导洪志伟,朝阳村党委书记高宜芳、村委主任俞国祥和我校教务处副处长廖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崔杰、副院长詹真荣、团委书记蒋关军及师生代表20名余人出席仪式。
仪式前,村委主任俞国祥向师生们介绍了朝阳村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余杭区社科联主席桂祖武结合个人的学习经历,就建好教学实践基地、更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建议和希望。教务处副处长廖波代表学校介绍了大学生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目标;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介绍了学院办学发展和加强大学生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举措和方向;副院长詹真荣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就建立和建好朝阳村教学实践基地、服务思政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谈了具体设想。研究生代表周翠文、王潇洒分别谈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期许。
仪式上,校教务处副处长廖波、朝阳村村委主任俞国祥代表双方签署了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双方与会人员及师生代表合影留念。仪式结束后,在朝阳村村委主任俞国祥的带领下,双方与会人员及师生代表考察了朝阳村一组新农村建设情况。
据悉,近年来朝阳村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村庄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五大目标,相继开始推出“健康文明绿化余杭示范整治”、“和睦港流域整治”、“沪杭高速公路沿线整治”、“五水共治、村庄环境提升工程”、“拆违环境提升整治工程”等五大工程,由传统“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乡村变成了一个“绿色文明”的新农村。同时,朝阳村加强土地保护和乡村治理,先后出台“出租房十项规定条件”“服装作坊企业管理办法”等制度,提出并倡导“打造城乡结合部新治理模式”,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可惜的成绩。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朝阳村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始于半年前村校的交流沟通。2017年以来,学院多次赴朝阳村调研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乡风民风建设等情况,经过反复研究与洽谈后达成合作意向。朝阳村教学实践基地的成立,意味着双方理论与实践的互帮互促正式启动,朝阳村为校方提供实施国情教育的场所和基本教学条件,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相应的讲解教授。学校将在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为朝阳村提供建设发展的相关理论支撑和基层理论宣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