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乔梁梁:零分考生重回高考,为什么
发布日期:2018-05-11 阅读:

大学给人生增加了更多的选项,而这些选项,你不参加高考,不会遇见。

                             ——写在前面

一、事件回顾

徐孟南,1989年生于安徽亳州。2008年高考,为了考零分,第一次参加高考的徐孟南选择了交白卷。他渴望以这样的方式获取媒体关注,向社会宣传他自创的教育理念2018年3月25日,他再次走进考场,参加2018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十年已逝,面对当年零分弃考的行为,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后悔了”。

2008年,徐孟南在高考的每张试卷上违规写下了个人信息和自创的教育理念“三人行教育”。他想通过获得零分,以吸引公众对其教育理念的关注,最终考了160分,但如愿以偿地出了名一时间,媒体报道频繁。他的“三人行教育”理念,大意是老师要去引导、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学科的知识,所以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来选择他们需要修的一些课程。结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没有考上大学,也没有人认可他的教育理念。老师很快给他打电话,批评他的所作所为:“你一个人怎么改变得了教育制度?人应该适应社会,不是让社会适应你!”我是在适应社会。但我们每个人也要努力改变社会。” 徐孟南不以为然,针锋相对。老师无奈,只好禁止同学们接受采访而徐孟南的家人则对他的行为无法理解。他的父亲甚至认为,儿子在高考试卷上写反对教育制度的文字,那是在“犯罪”。徐孟南发现,他的这把小火只持续了几天,就熄灭了。很快,除了家人,没有人再谈论他,生活照旧。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给教育现状带来任何冲击。而他自己却赔上了前程。

徐孟南性格内向腼腆,考零分是他做过最离经叛道的事。然而,谈及自己当年的选择,他说,“考零分不值得。”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故意违规交白卷后,我承受了很多压力,也让父母极其失望,更错失了大学校门。”高考后的几年,他更加关注高考“零分考生”的报道。“和我当年一样,因为年少叛逆,一时冲动选错了路。”他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以亲身经历告诫后来人。2011年,他带着条幅与4000份劝学传单,到南京、合肥等地学校宣传,用他亲身经历劝告考生,珍惜高考这次人生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不要效仿自己。在劝学单最后,徐孟南这样写道:“‘曲终人尽散’是对零分生影响力的最贴切描述,我们从中并没有获得什么。我们感受最多的是伤害,如果非要问我们获得了什么,只能说我们获得了成长,可我们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想奉劝可能的后来者,请不要效仿我们,你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切回归平静,一晃十年。十年里,徐孟南娶妻、生子、离异,他辗转在各类工厂组装广告箱、制造井盖、包装卫浴产品、生产说明书等等脏活累活干了个遍日子平庸而琐碎。时间回到2017年,徐孟南至今仍然相信高考的宣传力量。第二次报名高考时,他在家乡教育局的办公室看到了2017新高考浙江、上海试点方案。他觉得,方案中的很多内容与自己当年提倡的理想教育非常相似。于是他又一次主动联系了媒体,宣告了自己即将再次高考的消息,以“借此机会”宣传自己当年的教育改革方案。“想让大家知道,我当年是正确的啊。希望有人能肯定我。”其实,这些年的打工生涯,徐孟南已经有点厌倦了,他又一次想改变自己正在走的路。

2017年10月,他报考了安徽高职分类专科考试。他辞去工作复习,平时他还要忙网上的兼职,保证每月至少4000元的收入。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专科而不是参加6月的本科高考时,他回答:“假如我参加6月的普通高考,冲刺名牌大学,就需要更认真地复习,然后在大学深入学习。现在我认为我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做这事,因为,本科也会有一些基础课程是我不想学的,而大专的课程比较少,自由度也会高一些,我可以做些其他想做的事情。”十年之后,他再次谈到对教育体制的看法:“我一度对教育制度的反感非常强烈。但从当年到现在,我始终认为高考有它存在的意义。毕竟,它也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制度,在我内心,更多的不是批判,只是希望它更完善。”

二、舆论反响

”考生徐孟南十年后重回考场,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网民观点不一,部分人支持徐孟南重新回到校园,是对当年任性的纠正。

网友“登报通”:人生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来过,加油。

网友“占卜师南希”:只有读过书才能说读书无用,但当真读了书,会发现知识的天地真是浩瀚无边。

网友“啦啦的小牛”:人生之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当时即使有人苦口婆心地教育又当如何?会乖乖高考吗?不要说“如果别人怎么样,自己就会怎么样”。错了就改,人生照样精彩。

网友“哼我超正点的”:你只有读过书才能说读书无用,但当你真的读了书,会发现知识的天地真是浩瀚无边。

网友“种花家的小春卷”:我觉得他很好呀!毕竟十年让他成熟了,也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怎么做。有的人一辈子也不知道吧。

但也有不少人对他重回高考表示质疑。

网友“倦花飞_kzk”:考前就主动联系媒体,还是想引起关注。跟之前考零分的行为,异曲同工。

网友超级可爱的小姐姐i:太打脸了 这下看见别人各种挣钱然而他工作都不好找的时候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

网友“一只肥歪的蘑菇”:说白了,十年前他在逃避高考,十年后他在逃避工作,他用十年的时间再次回到原点。

网友“厄加特特”:想要引人瞩目,却忘了自己站在沼泽里。

媒体相关评论主要反思了当前高考制度的问题,但得出的共识是,高考仍是教育阶段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且一直在不断完善。

《钱江晚报》:白卷考生再高考,也是一种反思

这是不是就说,问题全出在他们自己身上,与教育体制完全无关?事实也非如此。不妨想想,当年徐孟南作出这一决定时,家长在哪里,老师在哪里?或者换个角度想,当初他为什么没有去征询老师的意见,是不敢还是不愿?无论如何,这种不信任态度,恰恰说明了教育的缺位,也说明教育体制仍需要改善。徐孟南对教育不满,并非没有合理性,只是他选择的反抗方式错了。就这点来说,徐孟南今天再度走进考场,何尝不也是对教育的一种反思。

《潇湘晨报》:十年再高考“所理解的教育”

高考纵有各色各样的缺陷,但是它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强大的正面意义。作为公民知识修养的培养体系,无疑是最有效率的机器;作为国家人才选拔的选择机制,同样是最公平的。在没有更好的体系和机制出来之前,它无疑是当下最合理的存在,何况,它一直在修缮它的缺陷,朝着更公平的方向迈进。

《北京青年报》:请给徐孟南一点掌声

徐孟南重返考场,未必就是对自己此前就教育体制表示的态度的全盘否定,具体他心里怎么想,究竟源自何种动机,外人恐怕很难知道,而只能是猜测。但有一点应当可以肯定,他这次决心参加高考,最大的动力是源自对知识的渴望。

三、事件反思

十年之间,徐孟南打工、成家、离异,虽然他自称“不觉得后悔”“路没有白走”,但他终于再回到考场,报考大专,还四处劝学。无论他是否承认这是“浪子回头”,都值得鼓励,这个选择本身就说明了教育、高考的重要性。诚然,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够完美,但改革也从未止步,2011年:浙江高考率先破冰“一考定终身”,启动“三位一体”招生试点。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地在当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作为试点,上海市、浙江省率先出台改革方案。2016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使用统一命题试卷,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市仍为分省命题。2017年:浙江迈入“新高考”元年。

如今的高考已经不再是独木桥,职业教育正在迅速发展。这就是说,无论社会怎样变革,知识都是绝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惟一途径,读书无用论站不住脚。高考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考试,徐孟南想把它变成发声的舞台,但对更多人来讲,这已经成了个人与家庭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当然,我们无法苛责青春期的叛逆认知,但应当反思,是否可以尽可能地化解叛逆,或者至少不走极端。值得注意的是,徐孟南说:“如果当时有人劝我,我一定不会考零分。”这句话乍看起来有推卸责任的意味,可回看他和那些“零分考生”的学生,几乎都有点小才华,比同龄人思维更活跃,都经历了学习退步、偏科、厌学的过程。面对高中的课业压力,个别学生不能很好适应,老师和家长也可能“顾不上”,一旦学习或生活出现落差,他们很快被边缘化,加之自恃与众不同,就加重了叛逆心态,最终反映在行为上。因此,学校和家庭有必要重视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沟通引导。

在徐孟南等“零分考生”的问题上,关注点除了动机和对错,我们更要思考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