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观察
张文毓:“隐形贫困人口”之见解
发布日期:2018-05-11 阅读:

一、“隐形贫困人口”的内涵

曾几何时,中国人爱储蓄不爱消费,还是被作为一个略带贬义色彩的传统出现在舆论场中。而今,隐形贫困人口已作为一个群体出现。不得不说,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比大家的想象来得快。

最近,网络上一个新词突然火了起来:隐形贫困人口。该词最早出自20184月16日,微博博主@语文指挥中心 发布一则关于隐形贫困人口一词的词语解释,引起了很多网友们的共鸣,该条微博的转发点赞数上万,使得该词就此成为网络语被大家所熟知。这个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非常能花钱,朋友圈里晒的是去各地旅游的照片,用的是最新款大牌手机,穿的是当季新款时尚衣服,时不时就去高档餐厅吃大餐,花高价健身或者请私教;另一方面,实质上,他们并没有什么钱,不仅没啥存款,许多还身负债务。

隐形贫困人口“隐形”很好理解,即外人容易被其消费水平所误导。然而,他们是不是名副其实的穷人,则需要相对来看。从隐形贫困人口所指涉的消费层级看,这类人中有不少就是白领,称得上是中等收入群体的一员,远非传统意义上的穷人。因此,这一概念,偏重的其实是消费指标,而非通常意义上穷人与富人的分类。用通俗的话概括,可理解为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走在了收入水平的前面其实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超前消费

二、对“隐形贫困人口”的由来剖析

消费观念的开放,从来就是社会开放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隐形贫困人口又何尝不是丰裕社会的副产品?

不过,如果完全将隐形贫困人口归因为消费观念的转变,又似乎显得过于单薄。因为这个概念是有着鲜明的群体性甚至是阶层烙印的,并不具有普遍性。比如像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群体,发展为隐形贫困人口的几率就相对更高。这个群体也多是社会当中的夹心层他们在消费的同时,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外在因素,只要自己满足自己的生活,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就可。当高房价令他们望而生畏时,退而求其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理性补偿。隐形平困人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资收入低,生活成本高,非理性消费,缺乏理财意识等。是当今社会上众多人的显著特点,这个用语,戳中了很多都市白领的心

不少人乐于拿隐形贫困人口来自嘲,这体现了一种心态的开放,他们不介意别人的定义,这与其在消费方面表现出的豁达,其实是一致的。但是,这个概念被发明出来,未免不带有某种居高临下的规训意味。它对应的潜台词,可能是不少妈妈批评孩子时的那句乱花钱,也可能暗含你也配消费如此贵的东西的歧视;另一方面,我认为对于这些消费人群,也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在外在或表面上更注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看法

三、理性对待“隐形贫困人口”

其实,正当消费是每个人的权利,多元化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也是一个正常社会的应有形态,不该承受不必要的道德压力。有人认为,一方面大家都在大谈焦虑,另一方面社会中却不乏那些能够洒脱消费、恣意人生的隐形贫困人口,这似乎构成一种显而易见的矛盾。其实未必,消费也很可能是隐形贫困人口释放焦虑的一种选择。你可以说这里面多少带有虚荣感的驱动,但这未尝不是一种自我防御乃至抵抗。都在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那么,不想被贫穷限制想象力和行动力,至少不应该被苛责。更何况,隐形贫困人口并不能与享乐主义画等号,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应着社会的活力。

理解隐形贫困人口,并非说是要提倡不加节制的非理性消费,而是要洞悉这一群体行为产生背后的社会因素。否则,仅有道德审视式的批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隐形贫困人口及其对应的消费主张和生活理念,看作是一种时代发展的需要,一种享受型消费的体现;正是借助于精致消费,一部分人模糊了社会长期以来所固化的消费与收入甚至是与阶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是说什么样的收入标准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尽管如一些人指出的,现实会让他们“现形”。但生活终究是自己的,来不得假装,认真并能够负责的生活,就该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