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钟晨:直面雪莉之死背后的“网络暴力”
发布日期:2019-11-28 阅读:

一:事件回顾

2019年10月14日,韩国艺人崔雪莉在家中死亡,年仅25岁。根据调查,崔雪莉是在2楼房间的照明灯上绑住绳子,上吊自杀。 雪莉的经纪人于前一天下午6点30分左右与崔雪莉进行最后一次通话,后因联系不上她而前往居住地进行确认,结果发现其在家中自杀。

随着雪莉的去世,她生前件被曝光雪莉的信件反映糟糕的生活状态,同时还了解到,雪莉生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社交恐惧症曾遭受大量的网络暴力,求助其娱乐公司SM公司应对恶评,然而并达到预期效果。早前她曾在节目《真理商店》中回应网络暴力表示:“为什么要因为我被骂呢,都是很善良又可爱的朋友,感觉有很多人唯独对我戴着有色眼镜,观众朋友请疼爱我一些吧,记者们请疼爱我一些吧。”

二:事件剖析

   伴随崔雪莉自杀事件,“网络暴力”这个词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雪莉生前,她曾因大胆的穿衣风格以及张扬的个性,被观众认为是“自我放飞”,这也让她遭受了许多的网络暴力攻击。

随着经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已经成为人们沟通、表达和交往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它在给予我们方便和自由,而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正在给“网络暴力”提供温床。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语、文字、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使用言语、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针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

网络暴力愈演愈烈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虚拟化的特点削弱了大众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无形中纵容和推动了网络暴力的发生。

     网络虚拟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逐渐淡化了法律责任意识,认为在网络中的言论和行为并不会构成犯罪,因而把网络当成无限的“自由世界”,跨越了法律的界限,殊不知网络空间依然需要强调遵守法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2)网民普遍年轻化,容易受到不良诱导,具有情绪化和盲目性的特点,言论有时不够理性。

    据调查我国网民年龄在10--29岁的年轻群体约占66.7%,该年轻群体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较容易被网络各种不良因素所诱导,容易被激进言论所煽动,因此有时表现非理性。

(3)国家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对网络暴力犯罪缺乏有力的监控手段,对网络暴力缺乏有力的约束。

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还相对滞后,对任意发布虚假信息甚至是恶意散播谣言的网民没有完善的法律机制来加以制止和管理,特别是在网络暴力事件中,法律与现实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不法分子抱着侥幸心理实施网络侵害,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三:应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需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据此可以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1)通过网络媒体、公益广告等宣传策略,呼吁全社会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抵制,着力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弘扬社会正能量。

(2)通过在学校开展法治课、法治讲座等,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提高青年群体辨别是非的能力,健康文明上网。

(3) 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法律对网络暴力的约束,增强法律的实施和监督,对网络暴力犯罪分子依法惩处。

(4) 增强网络监控技术,加强对网络内容过滤和监控,对“网络暴力”源头依法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