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线下线上齐努力,思政教学有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序开展第一周教学
发布日期:2020-03-10 阅读:

                                                                              作者  李逸轩

      随着全国大、中、小学在疫情封控的状态下开学,在师生不回校的情况下,各校各课程普遍使用了“互联网+教学”的方式来实施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布署。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各高校量大面广的一门公共课,其上课效果的好坏,是整个“互联网+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风向标。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开学第一周打响了头炮,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开课第一周,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按课表准时开课,共计119个教学班,由42位老师任教,教学工作量大、覆盖面广,一周下来无一例差错和故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实施“慕课+答疑讨论”的教学方式。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浙江省课程共享平台等平台上的慕课授课,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使用学校自建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教师定时开展在线直播、讨论、答疑等,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以教师为主导,学院鼓励每一位教师按照各自的学科背景,在全面研讨思政课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特点,激发教师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最大程度地给学生奉献出美味的“思政课大餐”。以学生为主体,线上课堂讨论热烈,各种观点相互交锋,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各有所得,意犹未竟。

在李梦云老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直播讨论课上,一堂76人观看时长1小时的直播,点赞高达328586个。

总体而言,第一周的教学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达在广大学生中达到了入脑、入心的效果。取得这一效果的原因归根结底有三点原因。

一、未雨绸缪,精心组织。早在寒假还未过半,结合疫情发展情况,学校学院充分预判开学后的教学将以网络为主,在假期即开始准备教学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全院视频会议做出全面部署。各教研部组织教师研讨交流,制定出各门思政理论课相对统一的教学方案模板,各教研部就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统一到教学效果的预测等展开讨论。最后,每位教师在共同模板上增添了个性化的元素,最终形成了一课一品、百花齐放的授课格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网络平台快速构建教学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授课程的学生涉及到全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教学班级多。利用学校教务处提供的各类渠道,老师们从一个个电话打起,一条条微信、短信发起,短短几天时间建起了不同形式的班级教学群。

此外,在技术层面,学院和学校、软件公司三方紧密配合,用一周的时间进行试讲摸底,找出在网络教学存在技术困难和业务困难的教师,建立帮扶机制,为线上思政课教学扫平障碍,做好各项充分准备。

二、一课一策,与时倶进。思政课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收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等相关素材,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要素有机融入各门课程之中。同时,深入挖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人道精神、奉献精神等育人元素,汇聚强大正能量,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信念、增强信心、懂得关爱、理解责任。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自己的感想分享给广大学生,更是把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李建伟老师紧密结合疫情期间的生活、社会实际,带领学生进行疫情期间典型案例的品读、分析、感悟和点评,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式、探究式学习,挖掘其中蕴含的爱与教育,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体验式的“教与学”,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领悟和吸收知识,学会爱与担当,做一个“高情感的人”。

三、过程监督,广泛听课。在开课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即要求各教研部制定听课计划,确保线上课堂效果。由于有的教研部仅有一名副主任,院级领导主动加入补缺,保证每个教研部有2名听课人员。开课第一周,学院6位听课人听课16次,思政课堂普遍秩序井然,严肃活泼,各门课程均起到提升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效果。

新学期第一周的顺利开课成功仅仅是在线教学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指引下,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迭代优化课程,谱写新时代教学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