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钉钉……我来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的“空中原理课”
发布日期:2020-03-12 阅读:

浙商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教研部为保障新学期教育教学正常运行,做到“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教学质量不打折扣”,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陈华兴教授和郭飞副教授的带领下,教研室老师积极学习钻研在线课程方案,各尽所能。2月以来,老师们每天都在微信群或钉钉群交流经验,为“空中原理课”的第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部分老师也以疫情阻击战中的感人场面、动人事迹为素材,在开学第一课为学子们上了一堂堂爱国主义教育课,让“空中原理”鲜活起来。

1、课程依托——优质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原理教研部主要依托陈华兴教授主持的省级精品在线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大学MOOC平台来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2、教学形式——多措并举实现全方位沟通

原理教研部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基础上,有效结合超星泛雅平台、学习强国等软件,采用慕课堂、学习通、微信群、钉钉群、QQ群等在线互动工具,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郭飞老师为学生准备了word版的电子书,为了更贴近教材,在黄娟老师帮助下为学生推荐了学习强国中的教材电子书。



3、教师风采——炉火纯青玩转空中原理课

陈华兴教授身先士卒,利用线上教学的契机引导年轻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导年轻教师进步。虽然陈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概论》课程已交给黄娟老师主持,但在教学过程中他都全程参与其中。课前,向黄老师推荐优秀的视频材料,如西安交大卢黎歌教授的《战“疫”中的家国情怀》、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的《中国抗疫的世界意义!》等。陈教授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对PPT课件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预备周还是正式上课,陈教授都全程倾听着黄老师的直播,并参与师生间的讨论,对于师生们课堂互动时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偏离、认识深度不够等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说明。为培养年轻教师的自信心,为消除黄老师的紧张感,课后及时以点评的方式给予其充分肯定;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论实践认知,结合当前疫情现状,课后还给同学们推荐大量的学习材料,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加缪的《鼠疫》等经典书目。



郭飞老师根据远程教学实际情况,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多方联系学生、提前发布学习公告和学习资料,建立微信群和钉钉群双保障以确保学生能够随时了解教学动态。积极沟通了解其他教师的在线经验,优化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再三再四地提醒学生不要错过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当前全国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注社会、坚定信念、身体力行。为了减少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郭老师鼓励同学们主动学习,并推荐了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料。经过师生双方的认真准备,网络直播第一课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王华英老师结合当前疫情,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钉钉群、学习通、中国慕课大学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的教学模式。首先,学生通过学习通及钉钉群给学生发通知,告知学生预习内容。其次,在学生预习、存疑基础上进行钉钉群直播,解惑答疑,专题讨论。最后,钉钉群、慕课讨论区讨论,最终巩固授课成果。



蒋伟胜老师把在线网络课程与钉钉直播授课相结合开展教学。以往的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线网络课程为辅,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疫情期间,蒋老师要求学生以学习网络课程为主,钉钉直播课程为辅,同学们在学习网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带到直播课堂中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蒋老师还针对网课存在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局限,在钉钉直播中对教学内容展开补充,针对同学们不易理解的一些问题,在直播课程中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详细讲解,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减少同学们面对电脑或手机屏幕学习的乏味。



石敏敏教授对“空中原理课”一开始感到很纠结。她觉得还没完全整明白慕课平台的操作细节呢,紧接着就必须独立使用钉钉平台的直播教学,对于一个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老教师来说,真是莫大的挑战。然,手虽笨拙,心却火热!不懂,就请教年轻老师;不会,就让学生帮忙,终于,在大家几乎手把手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第一周的慕课+微信群+钉钉群的直播教学。可谓线上一分钟,线下十分功啊。这一周通过钉钉直播教学,与学生们重温了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领略了自然哲学家们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求,聆听了苏格拉底直抵灵魂深处的哲学诘问。网络给力,音响清晰,连麦畅通,最重要的是,学生互动积极,有问有答,还有点评,更有学生认真记了整整六大张课堂笔记,堪称完美!最后引用一名学生的总结:“何谓上课,上课就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潘惠香老师经过学校上周的体验课,已经熟练地与学生在QQ的群课堂上开展直播授课。她在课上将当前抗击疫情的很多典型、生动的事件作为案例,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的目标,与学生们在线上进行了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交流。虽然隔着网络,但在讲到抗击疫情中的生动感人的事迹时,不少学生都和潘老师一样感动得泪目。潘老师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感动了学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隔着网络,也可以传递师生间真实的情感。



于爽老师在课程开展前,协助审核慕课程的完善情况,同时为授课班级建立钉钉群,耐心帮每位同学确认在线课程的注册、认证和加入慕课堂等前期准备事宜。在群功能测试阶段,不厌其烦地和同学们测试设备的稳定性、网络的流畅度。上课前三天,布置慕课程的学习范围,确定在线讨论课程主题。上课时先以群内直播和会议的方式连线同学,抛出问题,循循善诱,鼓励大家独立思考,开拓思路,敢于提问。在围绕主题展开文字互动的环节,启发同学积极发言,并对同学的发言几乎逐条回复,有效回应同学思考,讨论气氛异常热烈。最后,对整个主题进行回顾和总结,为一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张万杰老师充分准备,快速应对教学面临的挑战。运用中国大学慕课、泛雅平台、钉钉群、微信联络群与学生密切沟通,搭建通过社交软件完成原课堂教学任务的渠道。在慕课基础上,通过钉钉群内多种模式进行“直播讨论三部曲”式教学:一是,通过直播方式简要回顾知识点,补充或扩展知识。侧重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更主要提供可扩展视野的知识、教材可能忽略而学生又很关注、感兴趣的知识。二是,学生小组通过直播方式汇报演示在老师指导下做的“热点问题评论”。指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认识现实热点;学期初为学生提供较详细的选题及做法指南,老师每次进行点评、补充扩展。三是,师生通过会议方式进行答疑及问题讨论。答疑问题来源主要是慕课讨论区发帖、群留言、学委反馈,针对一些代表性疑问每周进行汇总选择;每次课就特定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形式为在线或文字,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提高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及思辨能力。经师生共同努力,教学取得了不错效果。



原理课虽早已采用线上慕课、线下研讨的混合教学模式,但把线下研讨课搬进钉钉直播间却是头一遭。陆青老师就怕课堂冷场,变成隔空独白。特地跟教研室的于爽老师和肖小芳老师取经,在课前发布互动话题。课上还特地准备了看似简单实则有坑的小题目,成功燃气同学们的斗志。一堂研讨课下来,虽隔着屏幕,却并没有隔断师生互动的热情,互动区热火朝天。同学们一波666,点赞数居然破万了。这节课算是过了把女主播的瘾。下次课要当回主持人,照常开展议题演讲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哲学,用哲学。争取让线上研讨课的效果不输面对面的课堂。



王磊老师采取慕课堂+钉钉群授课及答疑的授课模式。课前会通过钉钉群通知的方式,向同学们发送课程相关的各类通知。钉钉群授课过程中,为了保证钉钉群授课的稳定性,王磊老师每次提前直播录制一堂课的学习内容。每一堂课分为三个环节:投票考勤、学习录播视频、在线答疑。在答疑环节,同学们针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展开提问。总体来说,教授与学习效果突出。在疫情期间,将继续执行此种教学模式。切实贯彻停课不停学,保证教授质量与学习效果。



肖小芳老师课前事先在超星泛雅平台上传了课件、必读材料、选读材料、视频、讨论题等相关资料,结合学生在慕课堂学习中的心得体会、问题、疑惑等,以钉钉群直播或文字讨论的方式与同学们积极开展交流与互动。



黄娟老师作为助教主持陈华兴教授的马原课,作为一名新教师,她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能上好第一节课,她秉持“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理念,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忙活了。这样的线上教学给了她十分难得的锻炼机会,在不断尝试中摸索前行。建立了包括超星泛雅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QQ群、钉钉群、微信群等多个答疑研讨的途径。最后形成以“慕课+钉钉直播+钉钉视频会议”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预习教材、观看慕课视频,总结学习心得;课上——先由黄娟老师直播,接着为全员视频会议,学生随机点名进行课程讨论,最后由陈华兴教授进行总结提升。课后——学生结合互动教学完善自己的学习心得完成作业发送邮件。她希望在陈华兴教授的指导下,通过空中课堂上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敬畏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以及爱与感恩教育,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使命。



经过两周的探索,原理教研部的各位老师已经能熟练运用慕课、钉钉群直播、视频会议等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答疑和讨论。老师们的慕课技术可谓炉火纯青,已经能玩转空中原理课了。

钉钉……我来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4、学生反馈——停课不停学,居家更充实

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很好地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使学生的居家生活也由此变得充实。学生们认为老师们借助钉钉平台授课方式,声情并茂,使学生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带来无限的思考。17级本科生李佳新同学认为老师与同学在钉钉群的连线,增加了彼此间的交流,让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