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科生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20-08-13 阅读: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IPT005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名称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英文名称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学时/学分

30/2

开课时间

4学期1-16周+暑假

适用对象

浙江工商大学大二本科生(2015级及以后)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纲执笔人

夏金梅

大纲审核人

李梦云

修订时间

2020.8

当前版本

2020.8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全校性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主要面向本科二年级学生。主要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把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锻炼和提升学生面对社会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目标是“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服务社会”。

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直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加深对国情、省情的了解,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进行社会实践、调研的基本方法。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百姓,亲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巨大变化,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1、掌握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良好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并能深入思考社会问题,提升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做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

3、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并自觉主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思想道德: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1.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

教学目标3

1.2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12

 

五、教学内容

 

1  布置任务    (支撑课程目标12

重点内容:布置实践任务,确定分组,各小组开始思考并讨论社会实践主题,实践主题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的范围。

难点内容:要走出校园、有条件的走出下沙、走出杭州,要求学生社会实践一般不在大学校园里进行,调研的主体和对象也一般不针对大学生。

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确定实践选题。

 

2      确定选题,填写社会实践策划书    (支撑课程目标1

重点内容:小组讨论并和老师沟通确定社会实践题目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着手填写社会实践策划书,社会实践策划书包括选题、选题的理由、社会实践时间地点、问卷设计、访谈提纲等。(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策划书》)。

难点内容:社会实践策划书要根据调研主题的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切实可行。

教学内容:掌握实践策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形成切实可行的策划书。

 

 

3      问卷设计    (支撑课程目标1

重点内容:通过问卷设计将要调研的内容逐步具体化,根据调研主题,从实际出发,突出调研目的。

难点内容:问卷要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突出重点,便于分析整理,同时能够使受访者乐意合作,反映真实情况,达到调查目的。

教学内容:掌握设计调查问卷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能够依据调研主题形成具有针对性,明确性的调查问卷。

 

4      文献搜集    (支撑课程目标23

重点内容:利用图书馆、信息机构、各种相关的报刊、杂志、期刊以及网络等平台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统计等。

难点内容:合理规划搜集文献的时间,搜集的文献资料要具有相关性、针对性,同时要确保文献来源的可靠性。

教学内容:掌握进行文献搜集的技巧,能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深入了解国家和社会实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5     联系调研单位 实地调研    (支撑课程目标12

重点内容:组织联系相关实践单位,亲身经历,切实感受,进行实地的调研、访谈,观摩、调查实际情况。

难点内容: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使调研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起来,并深入当地实际,贴近生活,实事求是。

教学内容:掌握组织协调技能,熟练运用调研技巧,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每个人写5篇调研日志上传到校友邦平台,供老师查阅。调研日志是调研过程的真实反映,可以反映调研过程、碰到的困难、解决的途径、团队的协作、调研的心得感受等,调研日志要配有调研过程中有标识性的照片。

 

6      回收问卷 整理资料   (支撑课程目标12

重点内容:回收发放的问卷调查,整理调查问卷,分析问卷所反映的情况,归类、整理相关数据以及图文资料。

难点内容:回收整理问卷,确保无缺漏,同时,数据分析及相关图文资料的整理要谨慎,能够真实可靠,并具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并运用数据分析、对图文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有效获得调研所需的数据。

 

7     报告撰写    (支撑课程目标123

重点内容:实践报告要有明确的调研内容、问题分析、结论等。

难点内容:调研报告应包括本调研的价值和意义、调研的主要内容、问题分析、调研结论等。要求逻辑清晰,目标明了,抓住问题的实质。

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报告的撰写,透过现象反映社会实际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加深对国情、省情的了解,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上交社会实践报告(纸质稿和电子稿各一份)及相关佐证材料。实践报告内容一般应有主副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正文字数在4000字左右。正文后附上实践计划、小组成员分工和原始材料(访谈记录、回收的调查问卷、来回车票)等。(见《社会实践报告格式模板》)。

 

六、教学安排

该课程30课时。第4学期1-16周和暑假实施。

建议教学进度如下:

章节

学时数

1   布置任务、确定选题

2

2   编写调研提纲

2

3   问卷设计

2

4   文献搜集 

2

5   联系调研单位 进行实地调研

16

6   回收问卷 整理资料

2

7   报告撰写

4

 

七、课内实验内容、要求及学时

本课程无课内实验。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践形式主要是社会调查。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社会调查既要看、听,还要思考和写作,这是使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1、以实地调研为主。包括实地走访调研(访谈)、问卷调研,有条件的可以蹲点调研。

2、以小组为单位;鼓励指导老师亲自率队全程跟踪学生调研。

3、全校统一组织(在学校经费保证的前提下)和小组自主实践相结合。

 

九、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实践过程和实践报告并重。成绩为百分制,60分及格。

成绩评定标准

1、如果投入的时间充分、全程参加各项活动、成果质量高,可在90-100 分之间酌情给分;

2、如果投入的时间较充分、参加的活动有个别缺项、成果质量较高,可在80-89分之间酌情给分;

3、如果投入的时间一般、参加的活动有若干缺项、成果质量一般,可在60-79分之间酌情给分;

4、如果投入的时间比较勉强、参加的活动缺项较多、成果质量有问题,可在60分以下酌情给分。

 

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指定教材:

参考书目:

[1]詹真荣主编:《观察两富”“两美”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

[2]詹真荣主编:《观察两富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

[3]詹真荣主编:《观察两富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