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
MHC001 |
课程性质: |
普通共同课 |
|
课程名称: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英文名称: |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
|
学时/学分: |
24/1 |
开课时间: |
大一 |
|
适用对象: |
大一新生 |
|||
先修课程: |
无 |
|||
大纲执笔人: |
郭洪芹 |
大纲审核人: |
王晓刚 |
|
修订时间: |
2018.1 |
当前版本: |
2018 |
二、课程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主要面向全体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技能,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强调教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发展的实际,重点突出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实效性。本课程着眼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内容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普遍性需要,传授大学生普遍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和方法。课程教学既要坚持传授知识、方法和观念的科学性,又要力求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生动活泼。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科学的知识、方法和观念,有利于学生获得有益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意识、知识、技能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1、意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关心、关注和维护、增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性。
2、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
3、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如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心理问题的预防的基本技能等。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1、重视、关心并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
1.1 理解心理健康及其重要意义 1.2 重视并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
教学目标1 |
2、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的理论、原理、知识。 |
2.1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2.2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的专业知识 |
教学目标2 |
3、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技能与方法,具备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 |
3.1 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相关技能 3.2 掌握心理问题的相关调适方法 3.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解决自己遇到的相关心理问题,不断提升自我的心理健康水平。 |
教学目标3 |
五、教学内容
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支撑课程目标1)
重点内容: 心理与心理健康的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难点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增强心理健康的意识,懂得如何维护心理健康;也为后面各章的教学打下基础。
1.1心理健康概述
1.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第2章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 (支撑课程目标2/3)
重点内容: 认知的含义、大学生的不合理认知、构建大学生的合理认知
难点内容:如何构建合理认知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认知的基本概念与知识,了解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以及大学生中常见的不合理认知,并掌握发展理性认知的技能。
2.1 认知概述
2.2大学生的认知心理
2.3发展大学生的合理认知
第3章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支撑课程目标2/3)
重点内容: 情绪的含义、大学生情绪的特点与问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难点内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概念、情绪的功能以及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识到自身和周围同学中存在的各种情绪问题,学会情绪管理的基本方法。
3.1情绪概述
3.2大学生的情绪问题
3.3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第4章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支撑课程目标2/3)
重点内容:人格的含义、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及问题、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难点内容:健康人格的塑造
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及其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健康人格以及如何塑造健康人格;通过剖析大学生人格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帮助学生反思自身人格的不足,并懂得如何通过努力完善人格。
4.1人格概述
4.2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4.3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第5章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支撑课程目标2/3)
重点内容:学习与认知、学习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健康休闲
难点内容: 学习与认知、学习心理优化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心理现象及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健康休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1大学生的学习与休闲
5.2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5.3大学生的健康休闲
第6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支撑课程目标2/3)
重点内容: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难点内容: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大学生中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提高调适人际关系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好恋爱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6.1人际交往概述
6.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问题
6.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第7章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支撑课程目标2/3)
重点内容: 心理危机的概念、心理危机的形成机制、积极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和精神疾病
难点内容: 心理危机的概念与形成机制、精神疾病的识别与应对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重视并了解心理危机和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知识和症状等,学会识别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精神疾病,并科学应对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危机与精神疾病。
7.1心理危机概述
7.2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7.3大学生常见的精神疾病
7.4科学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与精神疾病
第8章 大学生的生命成长 (支撑课程目标2/3)
重点内容: 强化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创造大学生的生命价值
难点内容: 大学生的生命意识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并能在生命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生命意识,端正生命态度,创造生命价值。
8.1大学生的生命意识
8.2大学生的生命态度
8.3大学生的生命价值
六、教学安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课时为24学时,教学周为第一学期1-12周。分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每周2学时,共8周16学时。课内实验教学每周2学时,共4周,8学时。
建议教学进度如下:
章节 |
总课时 |
理论授课课时数 |
课内实验课时数 |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
2 |
2 |
0 |
第二章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 |
2 |
2 |
0 |
第三章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
4 |
2 |
2 |
第四章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
3 |
2 |
1 |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
2 |
2 |
0 |
第六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
3 |
0 |
3 |
第七章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
6 |
6 |
0 |
第八章 大学生的生命成长 |
2 |
0 |
2 |
合计 |
24 |
16 |
8 |
其中,课内实验教学安排如下:
课内实验章节 |
具体内容 |
要求 |
学时数 |
第三章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
行为技术:放松训练; 认知技术:自动思维。 |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现场练习放松技术,学会从行为上调节情绪。 通过老师的指导,学习完成一份“认知五栏表”,学会从认知层面管理情绪。 |
2 |
第四章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
分析人格测评报告,指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
在完成新生心理普查测试之后,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增强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能在教师的分析指导下,结合人格测评报告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 |
1 |
第六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与案例分析
|
完成一次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更好地理解人际沟通的实质,学会表达与倾听,掌握人际交往原则与技巧等。 通过“同理心”的团体心理训练,结合大学生中存在的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完成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同理心,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
3 |
第八章 大学生的生命成长 |
主题心理影视作品赏析 |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主题,选取经典的影视作品,(例如《雨人》、《爱德华大夫》、《美丽心灵》等),结合大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完成心理健康与生命成长视角的影视赏析,学生完成一篇心理影评。 |
2 |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其中,理论教学以线上慕课教学为主,以线下课堂案例讨论等为辅。实验教学以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素质拓展、心理普查等为主。
课程教学需依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线上慕课教学:以本课程所有内容知识点为小节制作完成的慕课视频学习为主,由学生完成线上慕课学习、完成线上各章节单元测验和各章节作业,并参与课堂交流、线上答疑、讨论发帖等线上教学任务。
2、线下课堂教学:以案例讨论、活动体验为主。在完成线上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在线下案例讨论课中,要求将学生讨论分享与教师分析点评相结合。布置心理健康案例时要选取大学生中典型的案例,讨论时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用心感受案例中的主人公的心理健康表现,分析时要引导大学生思考、发现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3、课内实验教学:以心理测试、团体辅导、技能训练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参与体验式活动为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练习,深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深刻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提高其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使学生学到、悟到、用到。
八、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的考核分三部分,由平时成绩(百分制,形成性评价)、实验成绩(百分制)和期末考试成绩(百分制、机考)组成,课程总评成绩(百分制)=平时成绩×30%+实验教学成绩×30%+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参与度、学习投入程度,主要包括考勤及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学生投入程度等课堂互动表现两部分。平时成绩合计最高分100分。
实验成绩评定标准: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内实验学习,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课参与度等课堂表现或实验报告、实践感悟等作业等,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实验成绩最高分100分。
期末成绩评定标准:期末考试为机考,由考试系统自动评定。期末成绩最高分100分。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指定教材: |
[1]、王晓刚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 |
参考书目: |
[1]、马建青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8 |
[2]、古典著,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中国书店,2010。 |
[4]、[美]Dabid W. McMillan著,我的情绪我做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5]、劳伦•斯莱特著, 郑雅方译,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经典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
[6]、奥姆罗德著,汪玲等译,学习心理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
[7]、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
[8]、戴尔·卡耐基,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与处世智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
[9]、张海燕著,绸缪未雨时-大学生心理危机自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10]、维克多·弗兰克著,吕娜译,活出生命的意义,华夏出版社,2010. |
[11]、Shelley E. Taylor著,朱熊兆等主译,健康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
[1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13]、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
[14]、[英]Mark Williams,John Teasda,[加]Zindel Segal,[美]Jon Kabat-Zinn著,童慧琦,张娜译,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
教学大纲编写说明
1、课程性质:指普通共同课、学科共同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及任意选修课等。
2、适用对象:指适用年级、学科类别、专业大类或具体专业。
3、先修课程:指选修该课程前,学生事先需先修的课程。
4、修订时间:大纲修订的年月,格式为年-月,如2015-12。
5、修订版本:与培养方案的版本相一致。
6、课程描述:对课程的性质、面向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做概要性描述。
7、教学目标:描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或达到的能力要求。
8、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结合专业培养方案,明确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9、教学内容:明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10、教学安排:说明课程总课时、教学周、课堂授课教学时间、课内实验教学时间、实践教学时间及各章节对应的学时数等内容。
11、课内实验内容、要求及学时:如果有课内实验,需填写此内容,明确实验内容、要求、学时等信息。
12、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本课程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与手段。
13、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说明课程的考核方式、成绩比例及平时的纪律要求等。
1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列出该课程相关的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包括书目和网络资源),格式为:作者,《书名》(版别),出版社,出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