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4-05 阅读: 次
“00后”大学生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样子的?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彩霞老师讲授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收到的作业中得到一个个“形象”的答案:自创的古典歌曲、韵味的汉服秀、秀美的叶雕……
这样的作业形式,激起了学生很大兴趣,他们纷纷运用绘画、书法、刺绣、设计、多媒体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叶雕、汉服秀、古风原创曲
00后交的思政课作业很惊艳
“我根据叶片的对称特征,在两侧叶脉中分别刻出装饰图案,为了打破艺术创作对称、均匀的法则,特意在左下方刻出几个圆孔。”说话间,大二学生毛梦萍向记者展示了她的叶雕作品。“这是我雕刻的第十片叶子,实在太有趣了,正如古人所说,在树叶上是可以创造出神奇的‘魔法’。”
“魏老师!我的作品有66条评论了!”吕艾玲是哲学专业大一学生,满心欢喜的在班级群里晒出自创古风歌曲《吟行愿》。不久前,她把这首歌上传到音乐平台上,收获了不少的播放量和评论。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还吸引了不少传统歌曲爱好者的关注。这是吕艾玲第一次写歌,她说,歌名《吟行愿》中的“吟”是歌颂,“行”是指不断前行,“愿”是祝福,整首歌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不止吕艾玲,这门思修课的班级群里隔三差五就有同学发出不同的“作业”。还有汉服秀、雕塑展、演奏会等等,仔细数数,每张截图中超过66个点赞的学生还真不少。
为什么要集66赞?魏彩霞的这门课一共有6个班级、360名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加用心完成作业,她给学生的作业上了一个附加分,每个作品如果在社交平台展出获得66个赞,那么就能为作业额外十分。如此一来,同学们更加激动积极了。
看到群里有图发出,魏彩霞豪不吝发出赞美。她说,在同学们的作业里,有童年的回忆、有家乡的味道、有岁月的痕迹,还有在每个小家庭背后彰显出来的文化进步……还有同学在作业里感慨到,没想到自己的生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是这么地紧密。
其实,在魏彩霞看来,布置这么一个“特殊”的课外作业,就是为了让思政课“由远及近”,真正上到每位年轻学子的心坎里。
思政课上
大力传播传统文化
早在三年前,魏彩霞就在她的思政课上实行主题作业形式,运用课堂讲授互动+课下自主研究的授课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实现了学习时间的延展+课堂的延展。
魏彩霞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农耕时期起慢慢演绎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接触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这是我想要传递给他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文化自信,宣传和继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据悉,魏彩霞的思修课还设有拍摄微电影的环节。作品不仅有校园故事、普法教育等常见的题材,还有科幻、悬疑、古装等类型的“大片”。这些微电影不仅学生自编自导,包括演员、剪辑、配音等,也都是学生自行组团合作。
微电影《理想与现实》讲述了中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学生负责竹张林说:“微电影主要想表达的是大学的生活要不断地迎接挑战和改变自己,而生活中的美景需要自己去发现和探索。”
魏彩霞说,大部分微电影的主题都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于“真、善、美”的真实感悟,目的在于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这样的形式不仅启迪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使学生得到满满的获得感。
“在学校,老师们积极将思政意识融入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对学生来说,思政课不仅仅是家国情怀,还应该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乃至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虞晓东表示,思政课实了、活了,课程育人才能取得有效突破。
时代的发展,也需要思政课在改革创新中寻求发展。除了把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内容、思政课作业里厚植爱国情怀。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也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做好思政课上的每一个“细节”。
本文全文转载自: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