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四期言马论坛“中西合璧”青年学术沙龙在综合楼1248举行。活动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郭墨寒老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党委书记虞晓东出席活动。
本次论坛分别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王绪琴老师以“中国辩证法——从《周易》到马克思”为题,意在揭示《易经》中的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会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应琛老师以“社会契约论——从霍布斯到卢梭”为题系统阐发了卢梭社会契思想中蕴含的法的精神以及对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现实意义。
应琛老师主要介绍了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论述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君权民授理论、和天赋权利学说。霍布斯认为自然法的原则造成了“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使得“人对人就像狼一样”,只有通过权利的相互转让形成契约把自己的全部权力转让给一个“第三者”即不受契约约束的国家。与霍布斯主张的“绝对君权”不同,洛克在《政府论》中认为国家充当的是“守夜人”角色,洛克强调政府首脑只不过是人民的自然权利的托管人,人们在订立契约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利,当政府违背了人们订立的契约的目的时,人民有权起来抗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首次提出并区分了公意与众意,主张将公意作为社会契约的基础,认为社会契约以公意为基础,每个人把自己的自由交给一切人,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自由人联合体”,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应琛老师通过分析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国家角色从霍布斯的“狱卒模式”向洛克的“守夜人”模式、卢梭的“发展平台模式”的演变过程,将卢梭的“人民主权”与人民民主专政对比,认为社会契约思想对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以及党的自我革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绪琴老师以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为题,比较易经思维与马克思辩证法存在巨大差异、通变思想对中国接受辩证法思想的作用、中国化的辩证法与“第三条道路”三个方面与大家讨论交流。
王绪琴老师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异同出发,首先从词源学介绍了辩证法传入中国的历程,从易经太极图的运动变化解释《系辞》中“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内涵,“乾坤成列,而易立于其中”从《易经》所体现的阴阳矛盾对立而易道存于其中,与辩证法强调矛盾的相互转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从《易经》64卦卦象中的姤、遁、否、观、剥、复、临、泰、大壮、夬等卦卦象的演变所揭示的的阴阳互根律及其体现的剥极而复,否极泰来的辩证思维,生动形象地阐释《易经》中的质量互变规律。从金水木火土五行生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比较,指出二元论基础上的辩证否定与五行相生相克的互系性各有侧重。王绪琴老师认为,更加强调阴阳调和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性格差异。
最后,郭墨寒老师对论坛作了简要总结,朱栋荣和蒋伟胜老师分别对两位老师的主题演讲作了精彩点评,与会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讨论,论坛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