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我院名誉院长陈华兴教授带领学术团队参加第十八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4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
发布日期:2024-05-30 阅读:

第十八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4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于2024年5月25日在浙江湖州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院名誉院长陈华兴教授率领学术团队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由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浙江省教育厅宣传教育与统战处、湖州师范学院、浙江省社科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浙江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健,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许慧霞,湖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舒志定,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二级调研员方福明,浙江省教育厅宣传教育与统战处副处长吕明再,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谢占强,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我院名誉院长陈华兴教授,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立旭,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观察与思考》总编辑、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宇,马克思主义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观察与思考》副总编辑、研究员傅歆,省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专家、教授及研究生代表等出席会议。

主旨报告阶段,韩震教授做出题为《国家总体安全观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安全》的报告,他首先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他认为,这三个“安全”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的,政权就是靠制度和意识形态来维持的,这就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深厚力量。意识形态工作长期以来形成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意识形态工作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陈立旭教授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报告,从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贡献三个方面,结合历史案例、经典名言、名人典故等生动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文化形态、文明形态的深邃思考中创立的;是在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在分论坛汇报交流环节,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等议题分别进行研讨,我院博士研究生应霞作题为《〈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人民思想及现实价值》,着眼于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发表的诸多政论文章,阐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思想。该时期马克思的人民思想虽然尚处于启蒙的萌发期,但其价值意蕴明显,初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为唯物史观创立创造契机。这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导向和方法论指导。我院硕士研究生蒋沂霖作题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承”与“进”》的报告,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关系出发,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结合的文化主体、文化实践、精神生产、文化交流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会闭幕式由陈华兴教授主持,他代表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向此次大会的承办方湖州师范学院表示衷心感谢,宣布了第十九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承办单位为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中共嘉兴市委党校),会上进行了会旗交接仪式。陈华兴强调,尽管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但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队伍的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的水平。他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任务,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使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作出积极贡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81篇,入选论文147篇。其中,陈华兴教授团队有多篇论文获奖,应霞《〈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人民思想及现实价值》荣获二等奖,田萌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与超越》、蒋沂霖《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承”与“进”》、李含雪《马克思主义对其三个来源的批判继承——兼论“第二个结合”的科学方法》荣获三等奖。

此次会议是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一次盛会,是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研讨会。为我院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我院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提升我院学生科研水平,也将为进一步推动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