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月24日上午,我院副院长于希勇赴湖北经济学院“积思讲坛”讲学。
于希勇首先介绍了浙江工商大学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亮点和特色进行了呈现。继而以“参与推动共同富裕——浙商样本的经验和启示”为题作学术报告。
于希勇教授立足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角,并结合参与共同富裕的浙商实践,对“如何回应‘美好生活’之问?”这一命题作出回应。他首先对该命题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化解个体与共同体的矛盾。而要化解这个矛盾,必须以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为理论基础,因而也就需要建立起共同富裕与幸福生活、共同体与商业伦理的关联。在此逻辑关联中,共同富裕生发出制度伦理的意义,化入同频共振的道德逻辑延展与文明进程。于希勇教授还结合浙商样本,对这一历史与时代进程展开具体内容的论述,提出并回应了“如何化解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矛盾?”“如何建构指涉幸福生活的商业伦理?”“如何培植共同富裕的商业伦理共同体”等三大问题。最终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角,揭示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经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商业伦理共同体是商业活动向着共同富裕时代进展的企业主体参与的道德共同体;商业伦理共同体的建构,是以美好生活为价值指向,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宏阔背景的历史唯物辩证发展的实践过程。
于希勇还就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方面的经验分享了体会。
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谭绍江对报告进行了总结。他援引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要观点,指出浙江工商大学作为财经类院校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教学和科研很硬,思考和实践很硬,问题和答案很硬。于希勇教授的讲座体现了浙江特色与全国示范、学理性与前沿性、科研与现实的很好结合,为“新财经”改革下湖北经济学院财经特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专家简介
于希勇,男,吉林长春人,1979年10月生,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分别在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获法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兼任浙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商业伦理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文化浙商团队负责人。
主要研究领域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伦理学等。在习近平治国理政伦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参与式公益与社会治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成果突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其它课题20余项。参与编纂大型志书《浙商通志》、主编省级新形态教材《浙商公益慈善样本导读》。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3项,发表教改论文近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