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大马院
有这样一群优秀毕业生
他们在学习思想的高地耕耘希望
在躬行实践的土壤播种未来
从校园启航
奔向祖国四面八方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
聆听他们的逐梦故事
汲取奋进力量,续写青春新篇
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金灵辉
毕业去向:
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公务员
个人荣誉
2024年度校优秀研究生
2024学年校级一等学业奖学金
奋斗历程
在破局、成长、行动中“破茧成蝶”。我在学习中时常会面对复杂的难题,比如在撰写论文、课题时因怕出错而畏首畏尾,又怕思路想法不被认可、落得差评,于是陷入“做与不做”的反复权衡,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在内耗中错失了锤炼能力的机会。实干从无“完美开局”,只有“主动破局”。观念一变天地宽。于是,无论面对论文撰写的难题,还是秋招、考试等求职压力,我都把精力从“顾虑评价”转向“解决问题”,针对痛点难点进行合理规划、自我反思,在行动中化解问题、锤炼担当本领,为“成蝶”积攒“破茧”的底气与力量。
学长寄语
商大马院为每一位学子提供了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大平台,唯有珍惜校园时光,才能让每一次听过的课、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在无形之中催生出新的惊喜,变为个人成长的“金土壤”。
孔青青
毕业去向:
中共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委员会
个人荣誉
“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一等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征集活动优秀奖
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科研经历
参与市级课题1项
校院级课题2项
发表论文1篇
学生工作经历
班级组织、宣传委员
奋斗历程
浙商大的两年半,对我而言,是一段惊险刺激又风景独美的徒步旅行。走在学业的路上,面临很多专业上的挑战,史料搜寻整理、论文撰写答辩,所幸有良师益友的扶持帮助,悉心钻研,保持专业的敬畏心和严谨态度,方才顺利完成学之路。
闯一闯就业路,更是许多波折。许多就业选择只有经历后才知道合不合适,所以勇敢去尝试。研一的时候去教育学校,做实习老师,让我了解教育岗位的工作职责;研二去国企实习,了解党群部门的工作内容,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企业党建中,和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同事沟通学习,铺垫自己的职业道路;研三是特殊的,需要我们多手抓,多手都要硬,最终确立适合自己的规划是考公。于是就将时间掰开揉碎了,沉下心准备考试,做好论文答辩。
经历不会辜负任何人,虽然在途中会怀疑自己的平庸不堪,怀疑人生艰辛多磨难,但是不能动摇走向目的地的决心。所以这趟旅行结束,收获了校园所遇见的所有美好的人和风景,收获了学业上的认可,收获了职业上的锻炼成长。
学姐寄语
不要美化自己没走过的路,也不要小看自己路过的风景。或许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们平凡、普通、不起眼,但是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那就是主角,在努力的学习、成长和蜕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所以,请相信一点一滴的努力,会在未来变成想成为的自己!
李志业
毕业去向:
山东省泰安监狱 公务员
科研经历
发表论文1篇
奋斗历程
锚定方向,心无旁骛。读博还是就业是每一位马院学子都必须面对的终极课题。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以及属于自己的工作节奏,要想破解这一难题,就要先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不要在无意义的内卷、内耗中迷失自我。研一时,我作为一个科研小白,连怎么去理解一篇论文都觉得困难。看着身边的同学每天在知识的海洋里乐此不疲,我却云里雾里没头绪,我也曾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所幸在彭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我得以坚定自己的方向,并在研二下学期完成了毕业论文初稿,让我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考公。所以,不要看到别人开花结果就急着交卷,静下心来找准方向,相信自己,慢慢去做,静待收获就好。
提早部署,多手准备。无论是读博还是就业,都需要打好提前量。以考公为例,在决定考公之前,要先确定好要考的地区、想从事的职业,并了解岗位历年进面分数、招录人数等基本信息,结合自己的备考情况找准主攻方向。同时也要多面出击,勇于试错,下半年的选调、国考、省考都去参加一下,争取一个或多个岗位进面。
学长寄语
不要焦虑,不要内耗,觉得累了就出去走一走、玩一玩,毕竟上班以后就没那么多时间自由玩耍了。
徐曦
毕业去向:
中共芜湖市委党校 教师
个人荣誉
2022、2023年度校优秀团员
2023、2024年度校优秀研究生
2023、2024学年校级一等学业奖学金
2024年度校优秀毕业生
科研经历
在导师张绪忠教授的带领下,在校期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3项,校院级课题3项,发表2篇论文,获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主题征文三等奖。
学生工作经历
在校期间担任班级班长
奋斗历程
在商大的的两年半,于我个人而言,又实现了一次新的沉淀自我的成长。一年前,毕业论文和择业方向的双重压力常常令人产生自我怀疑,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曾经尝试过考公和考教师编两手抓,在一次次试错中发现根本无法兼顾,于是在犹豫中选择了考公。无数次问过自己,这样的选择到底正不正确,但即便是在这种一次次的自我怀疑中,该交的毕业论文、该写的题目、该考的试还是坚持完成了。
我渐渐明白,人生许多时候,原不是与外界抗争,而是与自己和解。我不再苛责自己为什么没有别人那般顺利。我只是做,只管做,日复一日地做。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坚持的意义。而幸运,往往就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悄然降临。当我几乎习惯了挫折与等待,一份理想的机会却不期而至。它来得那么自然,那么恰到好处,仿佛之前所有的艰辛都是为了这一刻的铺垫。
学姐寄语
人生之路,确乎是先选定一个方向,然后只管努力向前。不必过多计算得失,不必过分忧虑结果。因为幸运何时来临,以何种方式来临,这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准备好自己,持续地走,坚定地走。
方伟
毕业去向:
南京大学 博士研究生
个人荣誉
2024年度校优秀研究生
2024年度校优秀毕业生
2024年度校优秀毕业论文
2024学年校级一等学业奖学金
2024学年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
科研经历
在导师郭飞副教授的带领下,在校期间主持省级新苗项目1项,参与校级和院级学生课题各2项,参与导师课题6项,发表3篇论文,获重庆工商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博学论坛一等奖、第三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长三角论坛优秀奖。
学生工作经历
研究生党支部纪检委员
奋斗历程
入学伊始,我对未来学习生活非常迷茫,研究方向不确定,基本学术规范不了解,学术敏锐性差,这一度使我非常焦虑。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夯实基础,专注科研,不断求索。回顾我的科研经历,是不断在项目申报和论文撰写中锻炼自己的过程,从课题参与者到论文撰写者,在多重角色的转变中扎实了科研基础。尤为难忘的是在校的最后一年,毕业论文、小论文、申博准备,桩桩件件重要且紧急的事堆砌起来,让我真正学会与压力共处。
两年半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尽管这个过程免不了彷徨、失落,但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人生绝不是一条线,而是一连串“不停旋转起舞”的点。
学长寄语
不幸是和努力结合在一起的,他催人奋进、未敢懈怠。同样,努力和幸运也是结合在一起的,它时时反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李丽媛
毕业去向: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辅导员
个人荣誉
“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知识竞赛一等奖(2022)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3)
“八八战略‘在身边’”宣讲大赛一等奖(2023)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23)
“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2023)
科研经历
曾主持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调研浙商”专项创新课题、参与浙江省立项建设优秀研究生课程等。
学生工作经历
院研究生党支部委员、新媒体中心副主任
奋斗历程
研究生两年来的时间像在筑一座塔。在筑塔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攀爬与承重,学会了宽恕自己的平凡,学会了接受自己的塔没有别人的挺拔和漂亮。好在我仍不断地走向自我,也对一切宝贵且温暖的帮助倍感珍惜。在今年3月参加工作以来,我常觉得学生时代离我已然非常遥远,即使毕业仅半年有余,却像是被推着成为一个“大人”,一边怀念着商大那段纯粹的时光,一边在工作道路上摸索着。
如果对求职之路做一个概括的话,我想应该是阴差阳错。由于过往的一些经验积累,我更希望呆在自己的舒适圈,成为一名中学老师,于是从去年秋天开始陆陆续续准备着,好在这个世界根本不会简单的如你所愿,年前所有考试都败北。年后收到了杭商院的考试通知时,由于内心还是更坚定中小学且对高校考试内容了解甚微,反复在去与不去中犹豫着,也就是在最不想坚持的时候迈出的一步,让我误打误撞进了高校,开始总是艰难的,常有自我怀疑和否定,在经过一段适应期后,目前的我非常满意这份工作,也遇到了许多商大的校友,大家一同奋斗着。
学姐寄语
在读的时候我们拥有试错的成本,建议各位尝试多去探索不同的岗位,很多工作在接触的前一个月大概就能了解之后的工作内容,并且能够判断自己是否合适。此外,在读研期间,请不要被所谓别人口中的“你好卷”困住,而放弃了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个时代很少有人会幸运的被“伯乐”发现,更多人是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一次次抓住;请不要每次都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我们真的非常需要刹那的勇气;请允许付出没有回报,允许一切发生;最后,请不要盲从,去独立思考,外界的声音都是参考,我们要勇敢的找到自己的路,希望每位学弟学妹都能破茧而出,尽情发光!
杨鑫伟
毕业去向:
萧山区新桐初级中学 教师
个人荣誉
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二等奖(2023)
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三等奖(2023)
全国研究生20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优秀案例二等奖(2024)
国家奖学金(2024)
2024年度校优秀毕业生
2024年度校优秀研究生
2024年度校优秀共青团员
2024年度校级创新实践之星提名奖
2023、2024学年校级一等学业奖学金
科研经历
于“第十七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发表会议论文1篇并荣获二等奖、于《光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理论版》发表报纸论文2篇;主持省级新苗项目1项、参与省级课题2项(排名前4)、校级项目2项;获得国家级A类竞赛获奖1项、省级竞赛获奖1项,具体为:首届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二等奖(1/4),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1/10)。
学生工作经历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中心主任
奋斗历程
在马院的大家庭中,我是为梦拼搏、积极向上的拼搏者,我也是苦尽甘来、硕果满满的“小前辈”。从学习委员到党建中心主任,从余姚暑期社会实践到研究生乡村振兴大赛二等奖,我的研究生生涯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在一次次的成绩背后,更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拓展,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我将目标定为——人民教师。我一次次跑教师校园招聘专场、但是又一次次失败。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激烈的竞争让我屡屡受挫,后来我发现,要利用自己的已有的条件,找到合适的岗位。
正好,萧山教师编给我了新的机会。在备考阶段,我大量练习结构化面试,从平稳语气、演练动作、到优化内容、丰富表达等,尽可能将自己打磨成尽善尽美的老师。在不断的努力下,我最终上岸了萧山的教师编!
学长寄语
作为刚刚经历过求职淬炼的“过来人”,我有一些肺腑之言,能为你们的就业之路提供参考。就业形势严峻,最忌盲目海投。尽早明确主攻方向(如考编、考公、企业思政等),并针对性地进行长期积累。想考教师,就去考教师资格证、练习试讲、积累教育热点;想考公,就提前刷题、研究时政。机会从不会辜负那些准备得最早、最充分的人。主动出击,才能把选择权握在自己手里。
王笃
毕业去向:
杭州市临平区运河中学 教师
个人荣誉
国家奖学金
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2023年度校优秀研究生
2024年度校优秀研究生
2024年度校优秀社团干事
2023、2024学年校级一等学业奖学金
科研经历
主持1项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参加省部级课题2项;院校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获第十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讨会会议论文三等奖并在会议作主题发言;获首届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A类学科竞赛)二等奖、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等国家级、省市校级竞赛奖项10余项。
学生工作经历
担任院研究生会主席
奋斗历程
我的两年半研究生生涯非常难忘且充实。从研一开始我加入研究生会、新媒体工作室,担任学院办公室实习生,参加院校举办的各类竞赛,也会去企业实习......到研三求职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两年来的所以经历、所有荣誉都是找工作的有力敲门砖。在不断体验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人民教师。在其他同学都在考公的时候,我正在一场一场的跑教师招聘面试,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自我怀疑、重拾信心、重新出发。有一次问学姐,为什么别人一次就能考上,而我一直失败。她说,不要美化一条没有走过的路,只管努力就好。所以明确目标、科学规划、持之以恒,终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我确定了杭州中学教师这个目标,十月份开始投入提前批考试。因为提前批不需要笔试,所以我将大量精力放在试讲环节。在备考过程中细致地熟悉教材、巧妙地设计课堂,让教学流程有温度、有深度。在不断跑招聘会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也惊喜地收获了offer增强了自信心,不断被打倒再站立的过程无疑为我最后上岸心仪地区做了很充足的准备,也更能以平常心面对得失。
学姐寄语
希望在求职路上探索的学弟学妹们,都能在勇敢尝试后,听见内心深处的声音,只关于你是否愿意带着热爱,在某个领域深耕成光。花会沿路盛开,我们未来的路也是。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你相信,一切终有回甘。
在这个机遇丛生的时代,就业早已跳出 “非 A 即 B” 的单一框架。无论是深耕学术考博、追求稳定考编,还是敢闯敢试自主创业、灵活适配自由职业,每一条道路都蕴藏着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
职业形态正日益多元,时代也在不断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同学们不妨卸下“路径唯一”的束缚,勇敢探索多元选择——将个人优势与新兴职业趋势相结合,在不断尝试中打破认知边界,最终找到既能发挥所长、又能承载热爱的职业方向,让青春在多样选择中绽放更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