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课说浙江”课程组织了一场独特的“行走课堂”活动。夏金梅老师、代峰老师、王瞻老师、赵李叶老师以及课程的40多位同学一同走进位于杭州钱塘区的康师傅味来馆,近距离参观学习了康师傅的发展历程、品牌文化以及方便面的自动化制作过程,深刻感受智能制造在传统食品行业的创新实践。
步入“中华面食文化长廊”,从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4000年前世界第一碗面的考古发现,到浙江片儿川“雪菜笋片映江南”的时令智慧,同学们了解到了中华面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品牌历程展区,老照片与早期产品模型交相辉映,诉说着康师傅品牌从本土走向世界的故事。在互动体验区,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学习了如何甄选优质食材,并掌握了关于膳食营养的科学搭配知识。同学们感叹道,原来一碗看似简单的面,背后竟有如此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健康理念。
走进透明化的生产车间,一条完整的智能化方便面生产线清晰地展现在师生们眼前。从最初的面粉投入,到经过和面、压延、切丝成型、蒸煮、定量切块,再到高温油炸、冷却,最后进入包装环节——自动装袋、密封、装箱,每一个步骤都精准有序。机械化与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既保证了每一份产品的品质统一,也见证了“一碗面”背后高效的工业实力。金融2501班王锦颖同学谈到参观后的感受时说:“那些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身着专业防护服规范操作,让我体会到,原来‘方便’的背后,是对卫生安全的极致追求,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严谨与可靠。而当得知泡面里的折叠叉子竟是康师傅的发明时,更让我心生敬佩——这份对细节的打磨,正是人文关怀最鲜活的体现,让便捷之外多了份贴心。”
在参观的尾声,同学们体验了亲手定制专属泡面,品尝了由机器人现场制作的“迷你版”康师傅泡面。安全2302班王健同学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原本遥远的‘方便面生产’变得亲切可感,也让这次参观多了一份独特的记忆点。”城乡规划2402班金睿婧同学也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科技让‘个性化’与‘效率’不再矛盾,一碗面里,藏着传统饮食与现代技术的奇妙共舞”。
此次“行走课堂”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跳出书本,直观感受了传统食品行业在智能制造推动下的蓬勃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巨大魅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的宝贵平台。通过实地探访企业,同学们对“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有了更真切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品牌崛起的信心。
法学2504班许一诺同学表示:“这趟旅程不止是对一碗泡面的认知刷新,更是让我触摸到了浙江产业的温度与力量,从历史展区到生产线再到舌尖上的体验,每一步都让我感受到泡面不仅仅是食物,更是链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是文化与生产的融合。”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学习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更激发了努力学习、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未来课程将继续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探索更为丰富的“行走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