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为纪念这些重要历史节点,并深化浙商大学子对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实践重要意义的理解,11月13日上午,曾参加过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何斌警官应邀来到浙江工商大学,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从维和行动到安全共建: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实践对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地支撑”实务精英进课堂活动。讲座围绕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与实践展开,深入探讨了中国如何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安全贡献力量。本次活动在E101教室由夏金梅老师主持,代峰老师和凌志老师授课的本科生也参与其中。
课堂上,何斌警官结合参与维和的亲身亲历,用鲜活案例串联起维和实践与全球安全倡议的内在关联。他首先从现代战争的本质谈起并分析了当今国际社会整体形势。何警官结合自己在非洲多个任务区参与警务培训、社会秩序维护及人道主义救援等工作指出,在异国他乡的维和岗位上,中国维和警察始终秉持“忠诚、使命、担当”的信念,不仅传递了和平与希望,也展现了中国警察的专业素养与国际形象。谈及中国维和贡献,何斌给出关键数据:自1990年起,中国军队参与26项维和任务,累计派出5万余人次;2000年至今,警察累计派出2800余人次,8人牺牲,创“无一违纪、无一遣返、无一战斗伤亡”纪录。如今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蓝盔”已成维和关键力量。
同时,围绕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地实践,何斌警官介绍,中国不仅通过维和行动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更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推动和平进程。促成沙伊复交、斡旋缅北停火、联合中泰缅老四国反诈、举办中非和平安全论坛,这皆是中国对于全球安全倡议“六个坚持”核心要义的落地体现,是坚持多边主义的生动实践。在互动环节,何斌警官就同学们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答。“作为维和警察,需要与不同国家的人共事,该如何去沟通交流?”何斌警官结合自身与多国维和同事协作的经历谈到:“掌握一门语言是极其重要的,要真心爱学习语言才能掌握语言。只有精通语言,才能去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展现中国担当。”这让同学们对外语学习的认知有了更高层意义的理解。
夏金梅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活动以“亲历者视角+理论高度+实践案例”的形式,让抽象的国际安全治理与全球安全倡议变得可感可知。她强调,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实践既是大国担当的体现,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希望同学们以此次讲座为契机,主动关注全球事务,培养国际视野,将个人发展与世界和平发展大局相连。

参加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通过何斌警官的分享,不仅真切感受到联合国维和工作的艰辛与光荣,更深刻认识到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国不仅是世界和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更是国际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建设者。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安全挑战日益复杂的今天,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35年的实践为全球安全倡议提供了坚实的落地支撑。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既弘扬了和平与合作的主旋律,为浙商大学子搭建了了解国际事务、树立大国情怀的平台,也助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