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商大著作丨曾建平:《大学之道》
发布日期:2025-11-20 阅读: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宏大叙事下,革命老区高校如何实现特色发展,是一个重要命题。本书以此为背景,聚焦“红色德育”这一核心议题,深刻剖析了当前高校德育中“红色文化融入浅表化”“德育与办学实践脱节”等瓶颈。为此,本书创造性地以井冈山精神为理论内核与实践纽带,构建了独特的德育体系。书中字里行间,融汇了作者深耕高校管理工作近15载所淬炼出的理论洞见与实践智慧。该著不仅为广大师生带来了深刻的精神启迪,其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深厚的人文关怀与极强的应用价值,也为同类高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堪称红色德育领域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力作。


本书按照“红色德育”主线,构建了“个体德育—学校德育—治理保障”逻辑链,形成从“大学生成长指导”,到“红色大学德育”,再到“高等教育治理”的三层递进结构,逻辑清晰且层层深入。

第一板块聚焦大学生个体德育,从“学会独立”“学会做人”等的基础道德素养,到“坚持成就梦想”“有担当才有希望”的理想信念培育,再到“宣传中国、传播中国”的家国情怀升华,为大学生搭建“个人品德—理想信念—使命担当”的德育成长路径,其中“‘红绿古’交相辉映”首次将地方特色与个体德育结合。全书侧重于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与成长导航,通过一系列讲话与文章,阐述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独立人格、担当精神、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

第二板块聚焦学校红色德育体系建设,通过“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伴你前行”“用红色点亮青春的风采”等篇章,明确红色德育的目标定位(培育“最爱党最爱国最爱民”的时代新人)与实践模式,同时记录学校以德育驱动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

第三板块聚焦德育保障机制,涵盖“加强红色励志教育”“践行‘四有’,做好‘五者’”等内容,从党建引领、师资培养、治理优化等维度,为红色德育落地提供制度支撑,附录“学有使命 问无止境”总结作者的成长与办学经历,形成“实践—反思”闭环。

全书的基本观点:以红色精神为魂,构建德育导向的办学体系,全书围绕“红色德育”与“高质量育人”两大核心,形成系统观点。其核心可概括为“1234567”体系:

1个德育核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具有红色基因与道德素养的时代新人,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红色大学。

2个德育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育人),以服务社会为方向(聚焦办学),实现“育人”与“办学”的协同。

3个德育回归:回归常识(教学讲好德育课)、回归原点(德育落地课堂)、回归本质(德育培育完整的人)。

4个德育目标:让每个教师践行德育责任、每个学生获得德育关爱、每个科研项目融入德育元素、每个教职员工进行德育导向评价。

5类德育师资:培养“信者(理想引领)、善者(道德示范)、学者(知识育人)、思者(思想启迪)、师者(心灵培育)”的“五者型”德育教师。

6个德育依靠:依靠教师落实德育、依靠科研支撑德育、依靠管理保障德育、依靠服务延伸德育、依靠毕业生彰显德育成效、依靠改革创新德育。

7大德育观念:树立“育人观(人人育人)、文化观(以德育为魂)”等观念,构建全方位德育生态。

此外,本书还明确了“党的领导是根本、红色目标是引领、改革创新是出路、校园文化是灵魂、政治生态是保证”等11条办学理念,共同构成了红色德育及其大学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本书社会影响广泛,成果显著,形成了由高层肯定、权威推介、媒体传播、学界关注与实践转化构成的多维影响力体系,构建了一个从理论创新到实践赋能、从顶层认可到大众共鸣的完整影响力链条。读者评价道:“翻开曾建平教授的《大学之道》,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向教育本质的门。这部聚焦高校思政引领力的著作,既是一部理论深厚的学术之作,更是一本饱含教育情怀的实践手册”;并称之为“智慧之书”“情感之书”“实践之书”“时代之书”。

顶层认可,权威推介:作者担任校长期间,其红色办学经验获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文肯定,并在《教育工作情况》刊发推广。教育部主管的《世界教育信息》《中国研究生》等权威期刊,各以超八千字和近五千字专题报道作者的办学理念与治校方略,标志着书中所凝练的立德树人理念已进入国家教育决策视野。

全域传播,反响卓著:著作相关内容获中央及地方媒体数百次报道;书中多篇文章经新华社客户端发布,阅读量突破700万;在“学习强国”平台收获超36万阅读与过万点赞;相关6篇论文被求是网、人民网等数十家中央级权威平台转载。其中,仅“学习强国”平台的点击量便超过10万;全书已有8篇专业书评在十余个网络渠道传播,其中2篇获“学习强国”转发,彰显了其强大的思想穿透力。

深度实践,育人实效:作者围绕书中核心内容,受邀为中宣部、教育部等组织的全国高校思政骨干教师等社会各界授课近200场,现场听众累计4万余人次。著作相关内容阅读与聆听覆盖师生逾10万人次,真正实现了理论探索向育人实效与社会价值的深度转化。

本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20AZD054)的优秀结项成果,体现了红色德育从理念构建到实践转化的创新价值。在学术高度上,3篇核心文章被CSSCI期刊及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引证,1篇获《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在决策深度上,2篇智库报告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其中1篇已转化为正式文件并推进落实,彰显了资政启治的高度。在辐射广度上,作者受邀为教育部相关厅局,以及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30余所高校作专题报告数十场,有效推动了红色办学经验的广泛传播与落地。在认可广度上,本书已被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图书馆收藏,并获评浙江工商大学“A类专著”,获得了学界与社会的广泛认可。概言之,本书所凝练的教育理念、彰显的大学精神与蕴含的治理思想,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如何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立德树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南。


作者简介

曾建平,江西新干人,1967年生,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二级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伦理学原理与应用研究。现为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井冈山大学副校长、副书记、校长(2008-2022)、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正厅长级)(2022-2023)。兼任同济大学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领雁计划”特聘导师。被评为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首届全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

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自然之境:“消费—生态”悖论的伦理研究》《环境正义——发展中国家环境伦理问题探究》《自然之思: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寻归绿色——环境道德教育》等专著12部;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动物权利与人类义务》《生态主义导论》等译著(含合译)4部、在天津出版集团等主编出版《护理伦理学》教材等2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项2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消费—生态”悖论的伦理学研究》2项、一般项目和后期资助等其他项目4项、教育部、省部级项目20多项。20次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办认真负责鉴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