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评论
崔 杰:冷静看待 理性对待――“公务员热”现象评析
发布日期:2013-11-11 阅读:

 

冷静看待 理性对待

――“公务员热”现象评析

崔 杰

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已于1024结束,有老师反映说,时事评论课上同学们对“公务员热”现象讨论热烈,希望有老师发表一点意见。作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任课教师,我想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供老师同学们参考。

公务员报考持续升温,热度不减

我国自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报考热潮一浪高过一浪,2001年度只有3万多人,2010年度报考人数一举突破上年的77.5万并达到146万,此后2012141万多人,2013136万多人。据初步统计,2014年度已有140.4万人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总竞争比在70:1以上,略高于去年的65.6:1,本科以上学历占95.7%。报考县级以下职位的共有91.1万人,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57.3%。有37个职位的报名比例超过1000:1。有106个职位无人报考或无人通过资格审查,较去年同期的146个有所减少。以上还只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部分,加上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数字还要庞大。这不禁使人想起形容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比喻,如今的公务员考试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务员热”无可非议,但确有非理性成份

公务员考试制度作为一项国家的选人用人制度,自然是鼓励符合条件者踊跃报考。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接受选拔,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再合理不过。因此,公务员报考是无可非议的,适当的热度也可以理解。“公务员热”形成的原因:一是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每年都有数百万社会人员迈入就业大军行列,大学生要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实属不易,报考公务员无疑成为一种重要选择。二是公务员职业本身具有较大吸引力。公务员职业的高稳定性、高福利性和高声望性使之相比其他职业更具吸引力。三是考试公正性得到社会认可。公务员考试将考录政策、录用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和录用结果等全过程予以公开,无疑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既然如此,为什么“公务员热”会引起人们的担心和质疑呢?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务员报考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成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意愿的强加

部分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意愿和决定来自其家长。由于公务员具有一定的权力,在社会阶层中处于强势地位,因此有些官本位思想严重的人认为公务员就是“官儿”,也有的人认为公务员是一份清闲舒坦的职业,还有的人认为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就等于进了“保险箱”。由于公务员所具有的权力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好处,正符合了部分国人“光耀门楣”的“面子”心理,因此,有些家长热衷于将个人的认知和职业价值观输灌给子女,有的甚至不顾子女是否乐意,强行要求子女接受。有些学生对职业选择缺乏自己的认识和独立思考,欣然接受了父母的安排,有些学生虽然并不愿意从事公务员职业,但拧不过父母的意志,也勉强接受了。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些学生家长是基于对公务员职业的客观认知和学生实际做出的决策,但是,从我们接触的一些学生情况来看,确实有些学生是屈从于父母的意愿。这种不顾学生实际、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上的职业选择,往往会贻误大学生的发展前途。

2、趋利导向

102314:09:49中华网论坛一位署名363425724的网友发了题为“为何如此多的人青睐‘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帖子:

“因为编制,大学生争当挑粪工;因为编制,硕士抢夺一线城管职位;还是因为编制,环卫工人岗位炙手可热。”从与公务员相关的一系列相关新闻来看,大多数人就业的第一选择是政府机构,因为那里除了有稳定的收入、最好的福利和最小的风险外,还有机会当官,这一点在2013的公务员招考报名的部分岗位18001的比例中得到了体现。除此之外,公务员还有另一项“福利”,那就是男公务员最有异性缘。国内一婚介网曾在网上发布“最有异性缘的男性职业排行榜”,榜单显示了最受女性择偶青睐的十大职业,公务员高居榜首。

这篇帖子描述了部分人选择公务员职业的利益导向。职业选择中以利益为导向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变成唯利益马首是瞻的趋利导向就有问题。职业选择通常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综合平衡后做出合理的决策。趋利导向和唯利是图的结果往往是一样的,即经常会产生损人不利己的最差结果。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公务员队伍终将建立和完善竞争和淘汰机制,打破终身制,打破“铁饭碗”,相对稳定的公务员福利待遇将更多地与个人的高度负责、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成效相联系,大学生职业选择时要避免被短期利益所左右,不要对公务员职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3、盲目跟风

在众多的公务员报考者中,不乏盲目跟风者,其对公务员职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对自己是否适合公务员职业没有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思考。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在党政机关工作的人因为专业不对口等原因并不适合做机关工作,常常是被动应付,工作质量不高,他们自己也感到工作压力大,个人身心也很感疲惫。这些人如果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慎重选择,那么他的个人才能就得不到施展,就会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

职业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般来说,大学生就业时会在系统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个人条件、社会机遇等所有因素后,选择切合实际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应该是经过各方面的权衡比较和长时间思考后确定的。科学研究表明这种比较、思考的最佳时间应在大学阶段。

总体来讲,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择业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人趋向于大城市、大机关、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不愿意去基层和条件艰苦、待遇低的工作岗位;有的人意识到基层和艰苦行业需要人才,但又怕基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有的人不顾自己的专业特长,盲目攀比,把待遇高、福利好作为择业的目标。如果不能给自己合适的定位,那么在择业时就可能出现盲从、举棋不定、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等状况。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考虑职业问题。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进行定位时,要着重把握“人职匹配”的原则,建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职业观念。进行职业选择时,根据个人的个性特征、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等条件为依据来选择相适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职匹配。如果匹配得好,则个人的特征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为提高。反之,则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很低,不仅会给工作单位带来损失,还会挫败个体效能感和自信力。因此,对于组织和个体来说,进行恰当的人职匹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职业类型来说,公务员可归于安全型的职业,适合于追求安全感的人,这些人最关心的是职业的长期稳定性与安全性。目前,我国人口中的大多数都愿意选择这种职业,这是由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并不完全是本人的意愿。随着社会的进步,相信人们将逐步改变这种状况,更多地做出主动的选择。大学生应该更多地从个人条件和社会需要之间找到跨入社会的切入点,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选准自己的职业方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毕业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自主权,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迷茫。在职业选择上当代大学生们表现得有一些凝重和焦虑,在就业中多了些功名利禄的考虑,少了些实现理想抱负的激情,多了些个人前途的担忧,少了些国家、民族命运的思量。“公务员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一些变化。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每个人的职业梦想都能融合起来汇入伟大的中国梦那才是中华民族之幸,中国人民之幸,大学生之幸。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需求,当今中国是一个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家,社会需要各类创业英雄和千千万万的经营管理的人才,马云、马化腾、史玉柱、张朝阳、丁磊、雷军等等创业尖子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成为大学生崇拜的偶像和楷模。马云一句“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不再属于李嘉诚了”的豪情壮语不知能否再次激起当代大学生的血性和创业激情?凝聚造就创新创业人才,是提升国家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力图将沉重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取之不尽、富有创新活力的人力资源。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走上社会后能够有所作为,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要成才,就要奋斗。大学生身处这样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应该有更多的人有勇气抛开世俗的包袱,拨开障眼的云雾,到企业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创业的一线去,去奋力一搏,创造更绚丽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