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评论
吕义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四川“讹人老太”事件谈起
发布日期:2013-12-17 阅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四川“讹人老太”事件谈起

吕义凯

一、           事件回顾

    今年615日,74岁的老人蒋光容在达州城区正南花园附近摔倒在地,造成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摔倒后,蒋婆婆紧紧抓住一9岁小孩的手,称自己是被3个小孩子撞倒的,而小孩称当时是老人自己摔倒,他们赶过去是扶老太的,为此双方争执不断。1116日,蒋光容的家人背着她找到其中一名儿童江某家,并“赖”在江家不走。1121日,小孩的家长江先生到南外镇派出所,以敲诈勒索为名报警,该派出所证实警方以欺诈立案。1122日,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通过官方微博通报,蒋婆婆系自己摔倒,并有3名目击证人证实。因敲诈勒索,给予蒋某行政拘留7(因蒋某已满70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其子龚某某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1123日,老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坚称自己是被小孩撞倒的,她觉得自己被冤枉,甚至赌咒:“如果我说了假话骗人,我全家死绝。”面对公安机关的处理决定,老人一家表示不服,将申请复议。

二、           各方回应

“四川讹人老太”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了民众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对当下老人问题的激烈讨论。

香港《南华早报》认为四川警方的处罚获得了社会舆论的认可,只有这样具有法律权威的处罚决定,才能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山西晚报》则认为讹人老太事件需要理性围观,不能因为个例而给老年群体贴上悍然难惹的标签,无德老人存在并不能改变老人整体弱势的事实。

 一位自称是骨科医生的网友,从医学的角度对太婆受到撞击的几种可能做了分析,通过分析各种撞击的可能性,认为老人在倒下时顺手抓住小孩的手腕是不可能的,在此次事件中明显是老人欺诈小孩。

网友商场道人认为,此次事件使敬老爱幼的美德又一次让人质疑,虽然是个别案例,却让热心人望而却步,生怕被讹。是坏人变老也好,还是老人变坏也好,总之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包容,问题就会解决,好老人还是很多的。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雪梅说,太婆诬陷娃娃撞人中,从深层次来看,事件根源在于社会对弱势群体保障机制的缺失。她说,事件中老人看似咄咄逼人,背后透露出一个无奈的现实:老人本身是社会弱势群体,很多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担心之下,便下意识地以非常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           四川处罚“讹人老太”事件引发的反思

    老人通常被社会视为先知、智者乃至行为模范的象征,“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关于老人的行为规范问题却一直争议不断。以南京“彭宇案”为开端,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就成了问题,随着老人辱骂殴打不让座青年、“广场舞大妈”扰乱生活环境等负面新闻的相继出现,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反思“尊老”的舆论浪潮。很多人指责当前一些老年人“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现在老人被宠坏了”。前瞻网曾做过“碰见老人摔倒你会搀扶吗?”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7.2%的网友因担心怕被讹上赔偿或惹上其他责任而选择不会搀扶,27.9%的网友表示会在找好证人的前提下进行搀扶,14.8%的网友因为纠结则不知道是否搀扶。在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一直以尊老爱幼为传统美德的国度,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得不说令人心痛。四川“讹人老太”事件已持续半年之久,虽然现在仍没有明确的定论,但从整个事件中也折射出一些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第一,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中国,老人依然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老龄化逐渐扩大的阶段,随着“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多,加上赡养老人的机制还未完善,使得部分老人的生活和权益得不到保障。加上老人本身患病和遭遇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其他群体,使得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无助。因此一些老人在遇到伤害时才会以非常规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导致了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现象的发生。

    第二,当前“弱者不弱”的现象也确实存在,但我们应该分清主流,不能“一叶障目”。近年围绕着老人行为的争议和指责有很多,主要有三种:欺诈——仅以“老人碰瓷”这一词组检索,新浪微博就有13万条之多;蛮狠——在百度搜索上有关“老年人蛮不讲理”的网页高达20万篇,曝光信息从“乱插队”、“乱吐痰”到“出口辱骂”到“动手暴力”;吵闹——走在大街小巷,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群老人带着音响“载歌载舞”。从上述三种现象中可以看出当前老人确实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但是我们应该分清主流,要认识到绝大多数老人是通情达理的,他们中多数人依然是我们的行为模范和指导者。而且从彭宇案至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用他们的行为在默默地告诉我们:真善美才是我们社会的主旋律,“最美”远比“诬赖”更多。

第三,当前部分老人的道德失范现象存在着深层次原因,需要我们去不断改进和完善。一是老年人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上对老人的关心依然不够。试问“如果老有所养,还用得着去敲诈?如果有专门的活动区,还会冒着风雨去广场吵别人”?所以我们在指责老人之前应该反思自己,应着力为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制度和便利的活动场所设施,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二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厌老情绪”。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老年人的社会影响力逐渐下降,而青年人则逐渐掌握了社会上的话语权。由于老年人与青年人生活理念的逐渐分化和不同,使得年轻人容易对老人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在某些老人失德现象曝光后,很容易引起青年人对老人的群体指责。要消除这一现象的发生,老年人和青年人都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使权利和道德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媒体应该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不能为迎合大众心理而随意报道。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事件的影响力是非常强大的。此次事件中,记者的蜂拥堵截,媒体的连篇累牍,不仅打破了双方当事人平静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折射出当前媒体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媒体为迎合大众心理而妄加论断,以最近的北京老外撞人事件为例,事件一出,媒体立即以“中国大妈讹人”“国人素质差”等论断进行宣传报道,但通过录像取证后却发现大妈确实是被老外所撞,在事情真相未查明之前而随意报道,反映出媒体责任意识的缺失。二是媒体常常对假恶丑的事件十分关注,而对具有正能量的真善美事件却报道甚少,因为假丑恶事件更能引起民众的关注。这种宣传导向会给大众带来这样一种错误认识:我们的社会已污浊不堪,道德危机四伏,而这与当前的社会实际显然是不相符的,所以媒体在舆论宣传中应该注重导向性,切不可随意报道。

     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在路遇危难时刻应不应该出手相助,并不应该成为一个两难选项,我们应该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在携手共筑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常怀敬老之心、常兴爱老之风、常做助老之事,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