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信息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招生材料
发布日期:2016-02-27 阅读:

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工商大学

共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省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浙江工商大学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百余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商科办学传统,尤其是1998年从原商业部直属院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以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

学校拥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900余人,含本科生22800余人、研究生3300余人、学历国际生750余人.

学校确立了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并着力体现财经类大学的“大商科”人才培养特色。现设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重点专业、65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在17个省市区列入第一批招生;35个本科专业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招生。2006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自2008年我省开展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以来,学校稳居前5位。

学校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覆盖21个招生领域);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我校的统计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均居浙江省属高校第1位,其中统计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分别进入全国前10%、前30%、前40%

学校占地面积129.6万平方米,分为下沙校区和教工路校区,总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7亿元,教学用计算机8800余台。图书馆纸质图书274余万册,数字资源13500GB      

浙江工商大学秉承“诚、毅、勤、朴”之校训,正在大力实施“创新强校,特色名校,融合发展,力争一流”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全校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成人教育等各层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其前身为杭州商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成立于1980年),1986年更名为杭州商学院社会科学部。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此后又进行了3次更名与机构合并:2001年为杭州商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2004年杭州商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后,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200711月,学校发文撤销人文社会科学部同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合署办公;20093月与公共管理学院分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建制;20156月,浙江省委宣传部与浙江工商大学签署共建协议,我院成为浙江省首家部校共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为止浙江省仅有两家)。

学院有2个校级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和浙江宗教研究中心;下设5个教学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教研部、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部。有5个院级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有2个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设有浙江工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全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相关工作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有教职员工 46人,其中行政人员 4 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6 人。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 3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有博士学位的27人; 50岁以上8人,404913人 ,30岁~3912,30岁以下3人。学院有硕士生导师17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人员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教坛新秀1人,校级特聘教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坛新秀1人。

近五年学院共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7项;出版各种学术著作31部,其中专著15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7篇,其中权威刊物5篇,一级刊物17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收录30篇;获省部级奖3项,成果采纳7项。

 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优化本科教学为根本、以凝练学术团队为主导,着力加强精品课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提升科研质量、整合学科优势,彰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实行民主管理、科学育人,促进学院的和谐发展!

一、招生简章

(一)报名条件

    凡报考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需满足以下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②以同等学力报考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 经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在所报考专业(或相关专业)专升本,并已取得专升本主干课程合格成绩8门以上(须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已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英语四级成绩450分,有效期5年);

③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复试时需要加试两门课程;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④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研究生。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3)年龄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公共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国语,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2.自命题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

复试阶段安排见本校研招网和学院网站后续通知。

(三)录取

2016年我院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分四个方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招生名额为12人。录取工作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

(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71-28008780   联系Q Q460681892

联系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10018

学院网址:http://marx.zjgsu.edu.cn/index.asp

  (五)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学院初试考试科目复习参考书

专业名称

招生指标

专业方向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0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

1101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招生复试笔试科目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

复试笔试科目

复习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0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招生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

加试科目一

加试科目二

复习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0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二、学科介绍

(一)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简介

我校2005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现在我们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生。

本学科点主要研究领域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本学科点有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7人,其中博士后出站人员3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入选各类人才项目7人。

5年学院共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7项;出版各种学术著作31部,其中专著15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7篇,其中权威刊物5篇,一级刊物17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收录30篇;获省部级奖3项,成果采纳7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招收九届研究生,已经毕业的七届研究生主要在教育、事业、企业等行业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党政工作。

(二)培养目标

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政治信念、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宣传、行政管理等领域有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要求研究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原理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培养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等院校、党校、哲学研究机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政机关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理论宣传和组织行政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终生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宣传、行政管理等领域有独立工作能力。

    3.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先进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学生管理领域深入探索。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4.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在引导学生广泛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变迁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具备独立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能力,为党政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社会各界输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四)学制与修读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至4年,其中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时间不超过1.5,论文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1年。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用汉语撰写;第五学期第五周前后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送审前要进行“查重检测”;所有学位论文都要进行双盲审,盲审未通过者不得如期参加答辩;再次答辩至少延期三个月。

三、导师队伍

目前,我院共有导师1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师资力量雄厚。

 

1 王来法

王来法(1957-),男,浙江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史,目前担任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持过9项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教材、编著12部,获得过教育部优秀调研报告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项。浙江工商大学教学名师。2012年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兼任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学会、哲学学会、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高校哲学历史学教指委副主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2 金一斌

金一斌,196611月生,浙江诸暨人,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19888月,浙江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本科毕业;20046月,浙江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20146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20103月至2011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近年在《求是》《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中国高教研究》等一级和核心杂志,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重大项目等省部以上课题10项等。任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就业分会副会长、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会长;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等。先后获第四届浙江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首届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

3、陈寿灿

陈寿灿,196210月生,浙江余姚人,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983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8年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毕业,2008年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1年以来,曾到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普渡大学、日本福井县立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大学短期进修与学术访问。

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宪治伦理、传统德治思想与现代中国道德建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基金、教育部基金等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15项;出版专著、译著(包括合作)9部,主编《方法论导论》、《现代管理哲学》等教材6种,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主编《财经法律评论》、《浙江伦理论坛》、《道德建设与价值培育研究丛书》、《当代经济法理论丛书》等。论著及成果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高校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9项。主讲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专题摄影的文化呈现等课程。现为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伦理学主持人;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文化创新类)道德建设与价值培育学术带头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理学会理事、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马克思主义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浙籍法学家研究会会长等。1987年评为浙江省优秀教师,2007年评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0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2011年评为省五个一批人才,201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何丽野

 何丽野,男,1955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

 现为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其它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学术专著两部,科普著作一部。主持两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曾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011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9年)等各类奖项多种。

5 詹真荣

詹真荣(1962-),男,江西鄱阳人,1999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浙江工商大学校级教学团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 团队负责人、浙江工商大学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中国道路与浙江实践” 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社会主义教学和研究,曾任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当代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入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1)、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批重点资助人员(2003)、杭州市新世纪“131”第一层次人才(2006)。主要代表性成果:《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001年)、《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2011年);先后在《民族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有关民族问题、社会建设问题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曾获江西省、山东省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4项。现兼任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理事、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政治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概论”课程研究会副会长。

6 石敏敏

石敏敏,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史与基督教哲学。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有:《希腊化哲学主流》(2012)、《古典基督教思想的“自我”观念》(2010)、斯多亚主义(2009)、《古代晚期西方哲学的人论》(2007)、《普罗提诺的“是”的形而上学》(2005)、《早期基督教传统及其多元演化》(合作,2003)等专著;在权威、一级杂志发表论文若干,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篇论文被A&HCI收录。与香港道风书社、台湾校园书房、北京三联书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合作翻译基督教经典文库、圣经注释译丛、基督教经典译丛、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出版译著30余部。研究成果获省哲社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教育部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一次,省高校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省社联优秀成果二等、三等若干次。主持国家课题一项(在研),教育部课题一项(已结),省规划课题一项(已结)。曾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等地留学访问。

7 王晓刚

王晓刚,1963年生,浙江工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教授。1988年起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任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下沙高教园区心理健康教育协作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厅级等心理健康教育类的研究课题十多项,发表心理健康方面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著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探索》,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教程》,副主编《大学生心理与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参与编写《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心育导论》等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其他各级学会及校级学术成果奖近十项。曾获浙江省高等学校“育人奖” (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浙江省“心理卫生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等荣誉称号。

8 游海华

 游海华(1972-),男,教授、历史学博士(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生导师。浙江省第一期“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2011-2013)人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9)、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1),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2009)。研究专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当代史,方向为中共党史、三农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区域社会(经济)史。科研成果: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近代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史学月刊》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3篇被人大报刊资料复印;出版《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等专著两部、《苏区革命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等合著3部;主持和参与完成省级以上课题各4项,在研(主持)国家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荣获省厅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两项。

9 崔华前

 崔华前,男,196910月出生,教授,博士,2006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目前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论、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与当代思想道德建设。先后获得校级优秀论文指导教师、校级优秀德育工作者、校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开展的“实践·探索·创新——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征文活动优秀奖等奖项,作为主要成员(总排名第2)参与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社科基金各1项,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厅级课题4项,在《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各出版专著1本。

10  

张鑫(1965-),女,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与研究。获各类科研奖励十余项,主要有:2001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等。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参与十余项,主要有: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再解读(2006-20081/1浙江省社科基金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性及其国际意义(2008-20122/3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各类著作十余部(参与)、独立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和其他各类文章50余篇,主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创新研究》2/3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列宁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不适用性探索》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

11 杜利平

杜利平,女,19616月生,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和高校教育教学。曾承担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再解读等2项浙江省规划办课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省级精品课程等。发表论著十余篇,代表性著作有 《新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代表性论文有《公共财政支出民主化初探》《两课教考分离现象浅探》《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构建良好的软环境: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教学:高校教师的首要学术责任》等。

12 夏凤珍

 夏凤珍,女,196406月出生,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华侨华人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侨联华侨历史研究会理事等,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和华侨华人学。承担主持课题十余项,主要有海外新移民与侨乡互动发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从世界看浙南非法移民(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浙江海外新移民的特点、发展走向与新移民工作(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课题)等;曾在中国出版、江汉论坛、农村经济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著作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世界看浙南非法移民》等;获2010浙江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成果“浙江‘华侨村官’基本情况及建设对策”,2012年被国侨办、中共同时采用。

13 吴忠良

吴忠良,男,浙江富阳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主持课题多项,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南高学派研究、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经世一书生:陈训慈研究等,发表论著多篇,代表性著作有《最是人间留不住——王国维和他的弟子》,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经世一书生:陈训慈传》,杭州出版社2009。代表性论文有《柳诒徵与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陈训慈与浙江地方史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等。

14、蒋伟胜

蒋伟胜,197112月出生,浙江浦江人。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获哲学学士、法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哲学博士后。副教授职称,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具体方向为宋明理学、中国近现代哲学等。近三年主持教育部、省社联、杭州市及浙江省重点研究基地项目4项,发表论文若干,专著2部,参编教材1部。代表作:《叶适的习学之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合内外之道——吕祖谦哲学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中国哲学教程》(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论语》与人生、哲学经典著作导读、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等。

15 姚月红

姚月红(1976.8-),女,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危机干预、幸福问题、生命教育等。获各类科研奖项十余项,主要有浙江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坛新秀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等;先后主持20余项课题研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有: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预防及干预机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视角(2009)、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2009)等。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变态行为的心理分析》等多部著作。

16 王华英

 王华英,女,2009年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专著有《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深度解读》,曾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一级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一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主持的课题有1.范式转换与视域开启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0-2013);2.技术思想的辩证回归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2010-20123.技术思想的扬弃路径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10-20124.技术思想的辩证发展路径剖析 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