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评论
游海华:被放大的恐惧:乙肝疫苗“致死门”事件反思
发布日期:2014-03-19 阅读:

被放大的恐惧:乙肝疫苗“致死门”事件反思

20141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通报了乙肝疫苗事件调查结论:未发现深圳康泰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存在质量问题;从各地调查结果看,接种单位和人员资质符合要求,疫苗储存、运输符合规定,接种环节符合操作规范。17日,两部门再次联合发出通知,恢复康泰公司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使用。至此,传得沸沸扬扬、引发广泛质疑,乃至社会恐慌的乙肝疫苗“致死门”事件,水落石出,有了结果。

事件源于去年12月中旬媒体的曝光。新华网报道,湖南有3名婴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两名婴儿死亡。涉事企业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一个月之内,乙肝疫苗“致死门”事件不断发酵。宁夏、甘肃、浙江、广东、四川相继曝出疑似“疫苗致死”案例,涉事公司除深圳康泰以外,还有国内另外两大乙肝疫苗生产巨头:大连汉信及天坛生物短时间内连续发生疑似疫苗致死病例,这在疫苗接种领域几乎从未有过。

事件曝光后,疫苗产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监管部门也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深圳的网友揶揄:康泰?要人命的康泰。有的网友愤怒声讨:这种无良商家应该千刀万剐,以后宁愿多花钱打进口疫苗,政府为什么不严惩这些刽子手?新疆的网友直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干什么吃的?个别网友甚至非理性发泄:都他妈的坑到孩子身上了,禽兽不如;不仅企业领导要杀,相关监管部门领导也要杀,只要有利益链都要杀。

“致死门”事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南宁的网友说:我的宝宝还有一个多月就出生了,现在出这个事,真的忧心啊!这个社会怎么了?奶粉不放心,现在连疫苗都出事!山东菏泽的网友弱弱地求解答:我家孩子一岁半,以前打的这家的疫苗,对孩子有影响吗?成都的幼儿父母很纠结:我的孩子今天就要打疫苗,这打还是不打嘛?绍兴的网友明白表示,医院打电话给我,让我带5个月的儿子去打乙肝预防,我都不敢去了。另据年初国家卫计委的监测显示,事件曝光后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下降了30%,其他种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下降15%

无疑,“致死门”事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出现一个没有赢家的结局:国内疫苗企业遭受重创,政府公信力受损,各地免疫规划接种率下降,没有接种的婴幼儿暴露在传染病的魔爪之下。然而,在真相得以大白的今天,在恐慌仍未完全消除的当下,回顾与反思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不难发现,这似乎是一场被大大放大的恐惧!

事件曝光后,国家监管部门的反应速度是及时的,作为力度是适度的、恰当的。在事件曝光后的两日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作出决定,立即停用深圳康泰部分批次乙肝疫苗;一周之内,再次决定,暂停使用康泰全部批次乙肝疫苗;之后,迅即派出检查组,对该公司进行了全面检查。可见,在本次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不是某个官员拍脑袋说了算,也不是愤怒的受害者说了算,更不是大众舆论说了算,而是政府在权衡相关利益方的诉求后,根据“控制措施与风险程度相适应”的评估方法,有步骤地采取了暂停使用涉事批次、全部批次、派出检查组检查等理性措施。

作为涉事企业,深圳康泰公司的态度是慎重的、低调的,积极配合检查的。事件曝光后的两日内,公司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查时在26只小鼠和豚鼠身上做了安全性实验,均为正常。同时,明确告知了涉事疫苗的生产数量和流向。两天以后,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发出通报:经自查,涉事批次疫苗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均按照规程,符合国家规定和新版药品GMP(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婴儿死亡疑为偶合死亡事件。在真相没有弄清楚之前,公司和大众一样,积极配合调查,并耐心等待国家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

与此相反,一些媒体和人群无视政府的有效应对和企业的积极配合,或捕风捉影,或肆意渲染,或疑神疑鬼,夸大了事件的恐惧性,助推了社会恐慌的形成。

这场被放大的恐惧,原因多种多样。例如,近年国内疫苗生产流通环节乱象频出导致公众“习惯性”恐慌,社会矛盾增多让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现代科学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我国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但是,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致因,我们不能忽视。

一是人们对疫苗的无知。“疫苗啥时候该打,你们是不是应该先给孩子体检一下再打,光知道收钱!”;“为啥要打那么多疫苗?”;“让婴儿都打乙肝疫苗是利益驱使,有人为了钱向全国新生儿设下魔鬼圈套”;“偶合,偶合,要是不打不就没事了吗,难道说还不是疫苗惹的祸吗!”;打疫苗就要打进口的”。看到网友们振振有词、义愤填膺的发问,以及这些充满“正义”的所谓良知或忠告,你似乎很难不被“镇住”。

显然,无知是恐惧滋生的温床。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国已经实施了新生儿国家免疫规划,每个孩子从出生起要打13种国家免费供应的疫苗,乙肝疫苗即是其中之一。他们不了解,接种疫苗是全球公认的防控传染病的最佳利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是国际上通行的法则。他们也无心听取:乙肝疫苗总的来说是安全、有效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概率大概在百万分之一到二左右;接种疫苗致死界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过程,需由各相关领域专家共同确定;偶合症是医学专有名词,即便在发达国家,偶合反应也无法被完全排除

二是部分媒体的非专业化引导。有媒体无事实根据渲染,“中国疫苗生产技术落后西方国家30年,每年有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事实是,据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化监管司司长李国庆介绍,国产疫苗和国外一样好,从某些指标来看,甚至是领先的。有的媒体为吸引眼球,以《康泰停产 幕后老总已举家移民》、《还记得江苏延申疫苗造假吗?“幕后”老板和康泰是同一人》等标题进行报道,引起人们无尽的想象和猜测。其他如《痛心!已有7个孩子打疫苗后死亡》、康泰乙肝疫苗事件疑似生产环节被污染》、《疫苗事件:“偶合死亡”被指涉事方逃避责任托词》、《疫苗事件:正义不能总是迟到》等标题党新闻,无不弥漫着疑罪从有的逻辑,挑动着大众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人们的恐惧潜滋暗长,最终汇聚成相当程度的社会恐慌。

恐惧之后淡定反思,社会各界都要以此为鉴,总结经验教训。正如某位专家所指出的,在风险社会中,要让政府、科学和市场各归其位。科学家应该独立从事风险评估,监管部门在学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政府、专家和企业要借助媒体平台与民众进行广泛且深入的风险沟通。

此次疫苗“致死门”事件,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对全民的一场疫苗知识普及。但愿我们在面对下一个公共危机时,除了政府、科学、市场各归其位外,媒体应以事实为准绳,及时跟踪报道,正确引导;社会大众应及时了解资讯,冷静思考,独立判断,慎重应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临危不乱、成竹在胸,从而战胜恐惧、化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