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评论
戴道昆:“东莞挺住”背后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4-03-19 阅读:

“东莞挺住”背后的思考

29,央视几类节目接连曝光了东莞色情业问题,由此引起了公安部和广东省领导高度重视。东莞当地政府迅疾整治,拉开了又一次东莞扫黄的序幕。与此同时,在公安部严厉打击涉黄、涉赌、涉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要求下,四川、浙江、江苏、湖北、山东、山西等地公安机关迅速行动,集中彻查娱乐场所、浴室、旅馆等公共场所。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扫黄”歼灭战全面打响。

对于这一事件,社会各界反响不一。官方的报道占据了舆论和道德的高地,但网络上却引发了不小的舆论漩涡。在很多网民力挺央视曝光丑陋社会现象的同时,也有一些网络名人和大V公然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挺住东莞”,“东莞不哭”,“今夜我们都是东莞人”的所谓“悲情”口号,一些普通网民拍巴掌跟风、起哄。他们对卖淫嫖娼的丑恶行为公然表示支持,并对央视曝光此类行为极尽嘲讽,说央视的曝光行为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围,是利用色情从业者的特殊身份来博得公众的好奇,甚至是在给东莞做免费的广告,公开质疑央视将目光对准东莞的色情业。

当然,网上对央视报道的吐槽,也有一些诉求值得重视。比如镜头对着性工作者时并没有都在脸上打马赛克,对性交易的工具和方式有一些不恰当的渲染。此外,还有个报道程序问题。对于东莞色情业乱象,如果央视一开始就把矛头指向背后的保护伞,而不是过多地停留于揭露性工作者,网上就会少一些起哄的由头。如2010511日北京警方突击查处“天上人间”等4家夜总会。当时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做出了这样的解读:北京警方高调查封天上人间“是向特权挑战”,捍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改变了公众之前对这类丑恶现象的无奈和漠然,终于纠正了“默认当中的一些非常可怕的状况”。由于当时央视新闻报道锁定打击特权,因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但是,对于卖淫嫖娼,我们必须厘清一个基本的问题:卖淫嫖娼在我国目前的法律界定中,是不是属于违法行为?如果确定是,那么对法律已明确界定违法的行为进行鼓吹甚至是为其“打抱不平”,这不仅是荒唐和无知,也是对神圣法律的藐视。

我国的相关法律其实早就明确规定,无论是卖淫行为还是嫖娼行为,都是属于违法行为,都是公安机关重点打击的丑陋社会现象。在社会公共舆论上,卖淫嫖娼者的个人道德评价也非常差。法律的天平、道德的准绳、社会的呼唤,无不要求我们敢于向这些丑陋现象说不,也要求我们果断剔除社会肌体上的毒瘤。然而,一些人却无视法治常识,模糊了道德界限,唱起了“卖淫有理、色情无罪”之类的反调。东莞扫黄,这样一个是非明确的事件,竟在网上掀起不小波澜、引发复杂舆情,的确发人深思。

央视记者暗访藏污纳垢涉嫌色情交易的场所,本是树正气、明是非、廓清浊之举,却冷不丁遭几名网络大V在背后施冷箭,克隆昔日抗震、抗泥石流等救灾口号,实在让人惊讶。这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网上哄闹”,与自称“网络意见领袖”的大V身份实在不符。你要东莞挺住啥,难道扫黄不该进行?为何要给东莞打气,娇憨地劝其擦干眼泪?这看似戏说、搞笑、哄笑的行为,极易使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跟着“灰色狂欢”。

不知什么时候起,骂央视成了互联网上的一大乐子。央视主张什么,就同它反着来,这成了标准的舆论“逆导向”。央视揭东莞卖淫嫖娼黑幕是如此,之前央视质疑苹果、星巴克等在华销售政策也是如此。

央视是中国典型的主流媒体,它的采编实力、受众面以及真实的影响力都仍远大于任何内容型网站,也非任何中国社交网站所能匹敌。央视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主流社会的面貌。如果有某些人和力量“凡是央视支持的就反对,凡是央视反对的就支持”,那就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中国社会的边缘位置。他们在与央视对立的同时,会滑向与中国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境地。

央视显然有缺点,中国主流社会亦不完美,国家转型时期也面临重重问题。如果一个人养成为唱反调而唱反调的习惯,并以此为乐为荣,尽管这样的选择可以用一些唬人的流行政治词汇来美化,但真实情形就是别人在做事,他们却只顾说风凉话,或者拆台。

现实生活中“反主流”的人很难有市场,但到了13亿人的中国,进入谁也不认识谁的庞大舆论场,情况就不同了。找茬挑毛病的人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凑成一堆,俨然形成一股“力量”。他们互相挺,不再有孤独感,有时甚至会以为自己才是真正的“主流”,他们就是中国的“民意”代表。

央视这样的主流媒体,有时确有一些顾忌,没能把中国的问题百分之百抖落出来。但这些顾忌通常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某些局限。重要的是,主流媒体公开主张的,往往与这个社会的共同利益有着最短的距离。而按照“为了反对而反对”的逻辑行事,能切中社会共同利益的概率极低。

如今,有些人在网上讨论问题,往往不问对错、只看立场,让站队思维左右价值判断。凡是你赞成的,我就必须反对;凡是你反对的,我就一定赞成。似乎不发出点“杂音”就不足以证明自己会“独立思考”,不嘲讽主流、不解构崇高就没法展示自己的聪明机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谈何承担责任、坚守底线?又如何明辨是非、区分善恶?从这个意义上,在新媒体时代,对价值尺度的把握、对社会底线的捍卫,尤其需要一种文明理性的议事规则。

在价值多元、观念多变的转型期中国,固然不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求得一致,但在一些基本价值上,必须有起码的共识。守住法律底线,保持价值判断力,具备道德责任感,这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取向,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只会导致价值错乱、逻辑谬误,最终行为失当、社会失序。

令人欣喜的是,事件发生一个星期后,在“舆论狂欢”的浪潮中,一度被戏谑言论、偏激观点裹挟的网上舆论,出现了某种“反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人指出色情业是害国害民的“有毒产业”,越来越多网友发出了“捍卫社会公序良俗”的声音,潜藏在人民群众心底的朴素认知,虽然不那么“醒目”、不那么“刺激”,却如同宽广的大江大海,缓慢而坚定、沉着而有力。这正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强劲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