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学术讲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罗文东: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规划和行动纲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发布日期:2025-11-12 阅读:

为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充分把握全会精神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破解发展难题、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指引作用,1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罗文东应邀为学院开展主题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规划和行动纲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体会”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院长李梦云主持,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

罗文东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关键节点的重要会议,具有深远意义。全会高度肯定 “十四五” 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显著成就,深入剖析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系统谋划 “十五五” 时期进一步改革部署,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彰显党中央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罗文东强调,系统把握全会《建议》的核心要义,贯彻全会精神需聚焦六个维度:改革重要性、指导思想、总目标、原则、举措、根本保证,其中 “六个坚持” 原则是核心遵循。他结合 “十五五” 时期政策部署与新质生产力实践案例展开分析,激励师生将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现代化的实际动力。在理论创新与现实意义层面,他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指出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破解实际问题、丰富理论体系。面对发展深层问题,全会提出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 等新概念,重申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等原则,既延续理论传承又立足实践创新,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破解发展难题、催生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梦云做讲座总结。她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全会对 “十五五” 全面深化改革的谋划,为破解现代化新挑战、催生新质生产力提供指引。把握全会 “六个坚持”、“现代化产业体系” 等核心要义,是改革落地的关键。本次讲座从全会意义、核心要义剖析到理论与现实价值解读,为师生学习贯彻指明路径,对深化政策理解、强化改革意识、推动战略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主讲人简介

罗文东,男,四川省射洪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1985年至199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2024年5月起任现职。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世界历史研究,在《人民日报》《求是》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当代资本主义新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等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