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榜样领航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示
发布日期:2025-11-14 阅读:

青春航道上,你是否在寻觅指引的灯塔?求知途中,你是否渴望追随前行的光?榜样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鲜活的身边同行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这份咫尺力量。

一、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获得者代表:李思远

(一)个人简介

李思远,男,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致力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他是乐于钻研的“马院人”,更是脚踏实地、积极坚韧的“科研人”。硕博连读期间,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篇,其中A类1篇,A-类3篇,AMI核心2篇;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校、院级课题3项;撰写的要报建议获正部级要报采纳1项;积极参与本学科专业学术论坛,连续两届入选北京大学“未名论坛”。

(二)个人事迹

久久为功,绵绵用力

从本科英语专业跨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需要破除学科之间的壁垒,寻找到双方之间的契合点,寻觅出那条适合于自己的科研道路。兼顾课业之余,自研一起他便全身心投入课题项目,抱着“坐好冷板凳”的学习信念,积极寻找获取国内外一手文献的渠道和途径、搭建课题所需资料的数据库、撰写负责的相关篇章内容。

课题的主持和参与,使他得以寻觅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选题,由此产出了一些学术成果,在学术论坛、科研获奖和期刊发表方面都获得了一些成绩。截至目前,他已先后参与省级论坛2次,国际学术会议1次,国家级会议2次,并获得省级论坛征文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2024年和2025年,他连续两届代表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北京大学未名论坛”(全国百名),在会议上宣读论文,并最终顺利通过了全国马理论学科博士生高级研讨班的考核。

更为幸运的是,他两届入会宣读的论文都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评价,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凭此,他最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投中本学科的权威代表刊物:《党的文献》。此外,他还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若干。

持续深耕,更上层楼

在攻读博士学位和撰写博士论文期间,他通过广泛阅读经典著作,进一步提升学术写作的理论水平。凭借前期积累的课题参与和撰写经验,他开始能够在博士期间独立主持一些校级的科研项目。目前,在学院和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以第一负责人独立主持校、院级科研创新项目3项;以第二参与人参与校院级科研创新项目3项。在导师何显明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也得以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到一些难度更高、选题更具理论性的省哲社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论基础、锤炼科研写作能力。依托课题的申报、撰写经验,博士期间以前期成果为基础,他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了相关的资政报告并报送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并获得研究院的正式采纳,属正部级要报。

(三)个人感言

回头看,在商大马院五年的求学生涯中所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可能不是简历上罗列的成果,而是在学院的支持、导师的指导和益友的陪伴下,不断打磨着自己那颗原本毛躁的、慌张的、摇摆的、焦虑的、迷茫的心,学会了适应孤独、接受缓慢、保持自洽。

二、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获得者代表:蒋沂霖

(一)个人简介

蒋沂霖,男,中共预备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师承陈华兴教授,曾任浙江工商大学团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宣讲团团长。

他是矢志不渝的“奋楫者”,是化雨春风的“践行者”,更是永不停歇的“求索者”。读研期间,参与撰写咨政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2项,知网发表AMI核心论文1篇,撰写论文入选国家级学术会议5次、省部级学术会议6次,应邀作主题发言7次;获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金奖1项,2024、2025年度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一,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0项、院级课题4项;获“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研究生”“先进工作者”等15项荣誉及奖项。

(二)个人事迹


      格致穷理,知行合一

      做矢志不渝的“奋楫者”


在科研与学术的道路上,他勤勉笃行,锐意求新。研究生期间,于2024、2025年度获校级一等奖学金(年级第一)。参与撰写关于“共同富裕”与“人工智能”的咨政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2项,获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金奖1项。发表在知网《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AMI核心)论文1篇。撰写论文入选“全国马原理研讨会”等国家级会议5次、入选“浙江省马学会”等省级会议6次,受邀作主题发言7次。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0项、院级课题4项,优秀调研报告2项,研究领域覆盖全球化、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公益等方向。


      聚力凝心,声入人心
      做化雨春风的“践行者”


在担任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职)期间,主要负责“青春浙商大”的运营工作,撰写、审核稿件超220篇,总浏览量突破10万。参与策划的“为烈士画像”“妇女节为宿管妈妈送礼物”等活动,产出的可视化作品被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总台等国家级媒体转载,全网浏览量超2000万。在担任宣讲团副团长、团长的两年中,带领团队深入杭州、宁波、余姚、衢州等地,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组织并主讲宣讲活动30余场,覆盖受众超4000人。作为“星火”实践团队长,带领团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获评校级“优秀团队”,撰写报告被学习强国、浙江教育报等媒体报道。获青马杯、大艺节等校赛一等奖多次,获“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研究生”“先进工作者”“优秀宣讲员”等多项荣誉。


      笃行实干,挺膺担当
      做永不停歇的“求索者”


在实习实践中,深入社会,锤炼本领,积极参与政务实习与志愿服务。在钱塘团区委,为“钱塘群团之家”供稿并开创“钱塘探‘青’”人物访谈系列,该栏目延续至今;在上城团区委,深度参与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双十条”政策落地及“青年聚落”品牌活动的策划执行;在长治市委组织部,协助人才联谊会、科技成果发布会等高端活动的举办以及公文材料等其他辅助性工作。同时,作为志愿者服务了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盛会,并多次担任国家级、省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会议的会务工作与专家接待,累计志愿时长450小时。

(三)个人感言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获得国家奖学金,既是对过往耕耘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深切期许。感谢学院提供的成长平台,感谢恩师的悉心指点。前路漫漫,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以“青马人”的赤诚与坚韧,把理论讲到群众心坎里,将奋斗融入时代洪流中,在服务奉献中实现价值,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贡献青春力量。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国奖获得者以坚定信仰深耕理论、以实干担当锤炼本领,诠释了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的素养与担当。循着这份奋进之光,我们亦能以榜样为镜,深耕不辍、笃行实干,于学思践悟中坚定信仰、锤炼本领,在逐光前行中绽放青春芳华,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成长答卷。